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静,小名雨生,别名禹生,潮汕先贤,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今梅州市丰顺县)人,晚年定居揭阳县榕城,历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江西万安、庐陵县令,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总督銜会办海防、节制沿海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和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丁日昌1878年因病请辞定居揭阳,实际有几处住憩的地方,百兰山馆、契园和丁氏光禄公祠,现在恢复了留存的两处,百兰山馆和丁氏光禄公祠,两处相距步行也仅不到15分钟,我们不愿错过,都去看了。
百兰山馆是丁日昌读书、会友之处,因后来改作它用,结构有所改变但总体保持完好,主体建筑是一栋凹字形的二层木楼,择料讲究,结构坚固,工艺独特,楼东是小河通榕江,主人可乘小轮驶到契园,或丁氏光禄公祠。天井中广植兰花,故名百兰山馆。现在辟为揭阳市榕城区博物馆。

1. 百兰山馆门楼

2. 省保碑

3. 院内丁日昌胸像

4. 凹字形主楼

5. 历代先贤介绍

6. 丁日昌的著作
丁日昌旧居,又称丁府、丁氏光禄公祠,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元鼎路中段,于1878年丁日昌定居揭阳时建成,因其父、祖父和曾祖父都被诰封为光禄大夫,为纪念先人故名“丁氏光禄大夫公祠”。整座建筑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正厅三进,厅两旁左右各有两条直巷护卫,每条直巷之内,又各有小院落四座,其建筑格局就是潮汕人称为的“百鸟朝凰”,共有九十九间半房屋。所谓半间是指府内的一处地下室。
我们到时正在维修收尾阶段,丁日昌旧居暂不对外开放,与管理人员商量后,他让我们大概看看,我们谢谢他,抓紧时间拍几张照就走,也算有了大概了解,主要是在外围看看。

7. 丁日昌府邸,围栏下是一条小河(正面只能乘船登陆)

8. 国保碑(国七)

9.
东出入口,丁氏光禄公祠,三面临水,仅东面连通大道

10.
正门对面原有大照墙、旗杆石等,现在仅剩一片广场

11. 东南角有门通诃埠

12. 河边书亭,当年为子孙辈读书所造

13.
相对称西南角也有通诃埠的侧门及书亭

14. 正中为正厅三进院落,两侧各有一直巷,护卫并连通两侧的宅院

15. 正厅面阔三间,门厅设计凹凸有致

16. 门厅石构件均为原物,还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幅标语

17.
门楣石刻“丁氏光禄公祠”,也是原物,当年用石灰纸筋厚厚的封起来,现重修时才露出真身,包括两颗门簪“财丁”和“贵寿”

18. 东门入内还有第二道门

19. 我们入内拍了几张

20. 面对南面小河正面广场

21. 直巷围墙还在整修中

22.
部分辟为“丁日昌纪念馆”

23.
丁日昌一生考虑的就是如何强兵御侮,他为中国国防近代化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24. 附近小河还有多株百年榕树
脚步匆匆,行走在旧居的庭院,触摸着沧桑的门楼,丁日昌重病缠身退居此处,仍然关心时政,著书、上奏,为救亡图存而呕心沥血,我本不太了解他的事迹,看了旧居回来又查了不少资料,确实他是位值得人们尊崇的国之栋梁。
揭阳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古迹。。。。。。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