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023-04-12 08:06:26)
标签:

旅游

太昊陵

太极门

统天殿

显仁殿




           淮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曾名宛丘、陈州、陈县等,有此一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可见淮阳的重要地位。相传原始社会时期,淮阳(宛丘)为太昊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之都,更是太昊伏羲陵的所在地。淮阳历代名称、隶属多有变化,民国后一直是淮阳县,直至2019年6月,撤县为区,成为周口店市的一个区。
         我们从弦歌台到太昊陵仅3.5公里,用时约10分钟,就来到伏羲文化广场旁的停车场。
         太昊伏羲陵是祭祀“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淮阳古城北1.5公里的龙湖之畔。太昊陵包括太昊陵墓和为祭祀他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大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占地面积875亩,是一座气势磅礴、规模雄伟、殿堂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不断增建陵庙,定制祭祀,元代庙貌渐毁,至元末建筑荡然无存,仅存一块墓碑,明太祖朱元璋亲临陈州御祭,复建庙堂,经多年增建,形成皇城格局。清代、民国也多有维修,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成立了羲陵委员会,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太昊陵庙依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750米,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亭、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如果把南北中轴线上的大门层层打开,可以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陵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我们时间有限,不可能都到,只能主要沿着中轴线观瞻。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  伏羲文化广场和“渡善桥”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   国保碑(国四)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 导览图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  午朝门,为太昊陵头道门,建于明代,通高10.35米,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前有两只石狮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5.  午朝门,两侧为东天门和西天门,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6.  午朝门前有硬山式“八”字墙,墙上嵌有浮雕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7.  门内悬挂钱伟长书额“中华始祖”和宋朱熹“观象于天”额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8.  朱熹“观法于地”额(与“观象于天”相对、接)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9.  宋绍兴二十二年年(1152)高宗赵构御书“龙师人皇”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0.  欧阳中石“昊德宣猷”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1.  午朝门北面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2.  正中悬黎元洪书“象天法地”印为“总统之玺”;原件为绢质,此系后人特制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3.  中轴线主甬道青石铺墁,路两侧古柏参天,盆花丛拥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4.  玉带桥,桥下为玉带河,河上有桥三座,石拱敞肩式,分别与午朝门和东、西天门相对应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5.  道仪门,为歌颂伏羲功德而命名,旧称通德门,俗称“三门”,通高8米,单檐硬山顶,面阔3间,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6.  道仪门,有三块匾额。中为“道仪门”两侧为“开天立极”、“真道道真”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7.  道仪门北向匾额“华夏之光”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8.  匾额“大道之源”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19. 匾额“鸿濛划开”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0.  灵佑池,“麟、凤、龟、龙,谓之四灵”,6500多年前,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凿池以养之,并根据龟背的纹理,揲蓍画卦,开创了人类文明新纪元,为纪念伏羲氏的伟大创举,故建池纪念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1.  主甬道两侧有多通古碑(东侧,应为今人重刻)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2.   甬道西侧碑刻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3.  先天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坐落在城门洞式的高台之上,台上筑有高阁三间,周匝回廊,台正中有一砖砌拱门,“先天门”石额是明朝御史尧卿所书,匾额“滥觞”意为文化源头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4.   先天门,意为伏羲创先天八卦,与滥觞均为歌颂伏羲功德,此门建于清代,近年重修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5.  太极门中心广场,这条路名“玉带路”,位于太昊陵中央,东有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西有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北面为与南面先天门相对的“太极门”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6.  太极门,又称太极坊、戟门,为三间三楼不出头式牌楼,在先天八卦中,太极为原始混沌之气,是派生万物的本源,故此门居于太昊陵庙的中心位置。门额中为“太极门”,两侧是“日精”“月华”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7.   太极门两侧各有一腋门,东为“仰观门”,西为“俯察门”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8.  太极门北向,中额“太昊魂”,两侧为“天经”“地义”,进入太极门就是内城,太昊陵的中心大院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29.  钟楼,位于中心大院东南角,始建于明代,重檐歇山式,通高11.2米,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周匝回廊,二楼有明铸巨钟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0.  鼓楼位于中心大院西南角,形制同钟楼,二楼挂有大鼓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1.  统天殿,与太极门相对,俗称“大殿”,是太昊陵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前有约300平方米月台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2.  统天殿,建于明代,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高15.7米,庑殿顶,龙凤大脊,黄色琉璃瓦盖顶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3.  统天殿,脊上装饰考究,中为三节彩釉吉星陶楼。楼下有一龛,龛内书有“太昊伏羲陵”五字,左右配以28宿,代表天上二十八个星座。檐下横额:两边为“人文始祖”、“万姓同根”、“羲皇故都”、“道天理地”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4.  正中竖额“统天殿”,横额“宝笈渊源  名迹久传   乾隆十二年腊月御笔”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5.   统天殿四挑角为四绝人(庞涓、子都、韩信、罗成)等吻兽,拱斗繁复,雕梁画栋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6.  殿内有“丈八木龛”,雕工精细造型庄重,龛内塑有伏羲像,头生双角,腰有虎皮,肩披树叶,手托八卦,赤脚坦腹。左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右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7.  统天殿北面,面对显仁殿,横匾“震古烁今”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8.  显仁殿,等级仅次于统天殿,通高16.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39.  显仁殿前有两通巨碑,清康熙年间重修碑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0.  殿前中央竖额“显仁殿”,两侧横匾“寰中一皇”、“斯文鼻祖”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1. 殿内“丈八木龛”,内有女娲塑像,高3.95米,和两位侍女像,像高2.6米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2.  太始门,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通高16.6米。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周匝回廊,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上方阴刻三字“太始门”,经过太始门就进入了紫禁城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3.   太始门又名“寝殿”,上方有竖匾,横匾有颜真卿的“万国稽首”及“一画开天”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44.   先天八卦,为伏羲首创,此八卦坛青砖垒砌,为直壁式登边八角形,后来周文王又在此基础是创造出后天八卦,遂成《周易》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5.   伏羲氏陵寝,隔着八卦台可见,陵高十寻(一寻相当于今8市尺)方座边长182米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6.  太昊陵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此为全国唯一的上圆下方形制的陵墓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7,元末仅存的一块巨碑,高3.46米、宽0.8米,字大径尺,为“太昊伏羲氏之陵”,因年代久远字迹不清,传说众多,我就不去深究了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8、 蓍草园,位于太昊陵墓北面,也是整个太昊陵的最北端,《淮阳县志》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相传伏羲就是根据白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又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两季派大员前来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必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49.   几十通巨碑,镶嵌于东路与中路隔墙上

金秋中州游(九十一)淮阳太昊陵(上)
50.   “陈州伏羲碑林”,位于东路北端,收藏、展示了历代古碑数百通,时间有限,不及细看

           太昊陵很大,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和景点。。。。。。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