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022-11-20 08:06:13)
标签:

旅游

洪谷山

洪谷寺塔

谢公渠

千佛洞石窟




           从林州大峡谷回林州城我们先到林州西南的洪谷山,主要探访洪谷寺塔,行车约50公里,有的路段是县道,车少开得较快,用了三刻钟,过了17点赶到,幸好是开放式景区,得以入内。
         洪谷山位于林州合涧镇西,谷深清幽,气势磅礴,世人呼喊之声,响彻山谷,故名“洪谷山”。洪谷寺建于洪谷山中,始建于北齐,是文宣帝高洋天保年间为著名的地伦师僧达所建,唐时有高僧义弘乾寿挂锡此寺。相传,北魏孝文帝、梁武帝、西魏废帝、北齐文宣帝等均曾在此处咏经参禅。到了五代著名画家荆浩曾隐居于此,写生作画,绘此地山水画数万幅,创立了“全景式山水画法”。
        洪谷山不仅重峦叠翠,自然风光迷人,也是林州文物资源富集的区域, 洪谷寺现在的大殿、观音阁虽为近年新建,但谢公祠、谢公渠为明清时代遗存,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还有三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摩崖石塔、唐代大缘禅师摩崖石塔、洪谷寺塔林,以及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洪谷寺塔和千佛洞石窟。
        我们来得略嫌晚了点,于是抓紧时间探访。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   有约10来公里沿着红旗渠渠道行车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  太阳落山了,路旁就是渠道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3.  洪谷山下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4. 洪谷池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5.  景区导览图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6.  远看洪谷寺塔,位于谢公祠后方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7.  谢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系当地村民为纪念明万历年间林县知县谢思聪所建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8.  祠内现存祠堂五间,院中立有谢公雕像,供人叩拜,祠内还有明清石碑12通,谢思聪任知县时,不仅筑渠引水,还首创为林县正式修志《万历林县志》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9.  洪谷寺塔,为唐代建筑,七级密檐式砖塔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0.  国保碑(国七)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1.   洪谷寺塔,又名赖公禅师塔,高15.4米,平面呈正方形,塔内中空,无阶梯不可登临,自下而上有收分,1978年政府拨款修缮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2. 塔为叠涩檐,上面七层仅第四层南面辟门,其余南面均置假门,塔顶设有宝瓶式塔刹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3. 塔底层南面辟有拱券门,门前一对石狮已残损,系唐代原物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4.  塔前竖有“赖公禅师塔铭”碑,可惜仅碑额可见,下面碑文已较难辨认了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5.   观音阁,建于山腰一处平台上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6.  洪谷山山高谷幽,山顶有金灯寺,“洪谷金灯”为明清时“林县八景”之一,山西面就是山西省了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7.   洪谷涧水,这里就是谢公渠的源头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8.  望溪亭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19.  林县世代缺水,洪谷山水成为当地一宝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0.  明代谢公渠首,明万历二十年(1592)谢思聪任林县知县,为解决县城西南部40余村吃水问题,他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主持修建了此渠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1.  谢公渠,西引洪谷山水,东到辛安村止,全长18华里,由沿线11个村公修共管,通水后解决了沿渠49村的人畜用水问题,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2.  此渠出自太行、林虑两山交汇处的山谷,原名“共渠”,当地村民感念谢思聪知县的恩德,称为“谢公渠”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3.  渠道深约3尺、宽约2尺,全用石槽输水,以减少沿途渗漏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4.  洪谷寺塔林,为金至明代洪谷寺高僧的墓塔,共计有21座,大都已无塔铭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5.  省保碑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6.  有两座还能看到铭文“开山第一代勍和尚之塔”、“第一四代敏庵惠公和尚之塔”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7.  洪谷寺塔林造型独特,是研究金、元、明喇嘛塔建筑技艺、佛教石刻艺术的珍品

由于天色已晚。摩崖石刻和千佛寺石窟散布在山间,且因为是不收费的景区,标志不明,我们在山里找了一段时间,天渐渐黑了,虽心有不甘也只能下山了,以下图片取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8.  唐代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共有一组两座摩崖石塔(河南省级文保)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29. 大缘禅师摩崖石塔,据题记开凿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30.   唐代摩崖石塔(省级文保),建于公元705-714年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31. 唐代摩崖石塔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32. 唐代摩崖石塔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33.  千佛洞石窟,与洪谷寺塔一起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34. 洞内正壁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为全窟雕刻最为精湛的艺术作品

金秋中州游(三十五)林州洪谷山
35.  窟内外还有大小佛像128尊,东西两壁分别嵌砌的唐乾封元年(666)刻的《金刚经》、《无量义经》、《妙法莲花经》和《金光明经》,以及东崖壁上刻的《赞佛偈语》,有“大齐武平五年(574)八月建”,此题记清楚记载了千佛洞的开凿年代为公元574年
  
            夜幕中我们驶离洪谷山,当晚还是住在林州维也纳酒店,明天将前往万仙山。。。。。。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