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氏庄园到修定寺塔行车仅18公里,用25分钟我们就到了景区入口,好像没人值守,是个开放式的景区。
修定寺塔,俗称唐塔,位于安阳市西北35公里的安阳县磊口乡清凉山村西,因塔坐落在修定寺内而得名,塔南侧门楣上镌刻三世佛,因此又名为“三生宝塔”,经历千年沧桑,现寺废塔存。
修定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因为四面山势状若城垛,取名天城寺;东魏时改名城山寺;北齐天保年间文宣帝高洋巡幸此山,见二水寺前合流,命改名为合水寺,他礼谒法师,进受菩萨戒,任命法上大师“大统”,在修定寺引领全国佛教,法上大师注疏经文,撰《增一数法》40余卷,使所有名教始从一法,制定寺规,颁布全国,改革僧服,是中国建立寺规的开始。到了隋代隋文帝又将之改名为修定寺。此后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可惜清末寺院尽毁,唯由寺塔幸存。
修定寺塔是一座单层方形浮雕琉璃砖舍利塔,初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唐代重修,塔身所有的浮雕琉璃砖全是唐代所制,因此俗称为“唐塔”。塔由塔顶、塔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塔通高20米,塔身高9.3米,宽8.3米。塔是空心结构,三面实壁,南面开有拱券门。塔基为北齐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平面为正方形,下为束腰须弥座,上为单层叠涩檐,塔顶上置椭圆宝瓶,下为仰莲承托。全塔遍嵌模制琉璃花砖,形状有菱形、矩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等,所嵌高浮雕砖内容有真人、武士、侍女、飞天、伎乐、童子、力士、龙、虎、狮、天马、蟒蛇及花卉等72种不同类型的模制花砖图案,共计有3775块,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国内外有关专家教授一致认为此塔是目前中国建造年代最早、图案最华丽、佛教内容最丰富、建筑结构最科学的“中华第一塔”。由于塔身原被白灰盖着,到1973年才被清理后重新发现,所以没有列入1961年的首批国保,而是1982年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在第二批国保古建筑类排名第一。
1.
修定寺塔入口
2.
天下第一塔——修定寺塔

3. 国保碑(国二)
4.
清末修定寺被毁,宝塔幸存,民国时期兵荒马乱,国内外文物贩子偷盗塔砖,当地百姓用白泥把整个塔身全部糊上厚厚的一层,从而成了一座不起眼的白塔,到1973年文物专家考察时经过仔细清理才使其显露真容
5.
1978年后国家分三期工程对全塔进行了修复工作,按原样复制了琉璃花砖,补齐缺损,约补了1000多块,使其更加靓丽
6.
南壁辟仿木构拱券门,塔身高9.3米
7. 塔身

8. 塔上部
9.
塔顶部,为红黄绿三彩琉璃构件,上置椭圆形宝瓶,下为仰莲承托,莲座四周饰雕像花砖,塔习室用长方形小砖砌成

10.
拱券门额头兽面镇守,券伏左为青龙吞云,右为白虎吐雾
11.
拱券两侧金刚力士护卫
12.
两侧飞龙
13.
拱券门上方三身佛像,以及两边的弟子、胁持菩萨、护法金刚
14.
门框团花

15.
门侧的四臂金刚
16. 另一侧门框
17.
另一侧的四臂金刚
18.
塔身自檐部起整个壁面如同覆垂的一幅大帐幔,四面上部的五层砖雕共同组成一幅帐头
19.
帐头雕彩铃、华缨、彩带等装饰图案
20. 自第六层砖起,
至塔身最底一层之间,为整幅帐幔的帐身部分,均以菱形雕砖嵌砌而成
21.
每块雕砖背面有方槽形、簸箕形、台阶形、筒形、锥形等不同形状的背榫,与内壁砖榫卯相套,犬牙交错,使整个塔身浑然一体坚如磐石
22.
无论人物、瑞兽、花卉均雕制精细,栩栩如生
23.
唐代仕女
24.
武将力士
25.
护法金刚
26. 乐伎起舞
29.
胡人乐伎
30.
金龙腾飞
31. 雄狮威武
32.
太平有象
33. 花团锦簇
34.
檐下帐头
35.
四面柱头
36.
美国克利夫艺术博物馆藏,清末至民国年间,国内外文物贩子相互勾结盗走了大量文物,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博物馆都收藏有修定寺塔上的壁砖
37.
塔基南面有四孔佛龛,这龛佛像还算完整,还有三处都已残损
38.
夕阳中我们告别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确实是我所见佛塔中最华丽的,真正是国保中的瑰宝,这里据说还没有公交,所以我能够来此亲眼目睹,真要谢谢挚友东海边的蚬子的精心安排。
接着我们前往林州。。。。。。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