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874839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金秋中州游(十八)浚县古城(下)
(2022-09-13 08:06:18)
标签:
旅游
浚县古城
大运河浚县段
文庙
县衙
具有2200年历史的浚县,虽然历史悠久,然而今天的古城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从西汉至北宋其城址在今大伾山东北,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黎阳属魏郡,“黎山(今大伾山)在其南(故称黎阳),河(古黄河)水经其东”,据文物部门考察调查资料,今大伾山东北有黎阳故城遗址,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4至5米,曾有大量汉至宋代瓷器等遗物出土,2019年黎阳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西汉至宋元,黎阳故城因黄河改道、泛滥数次迁徙,直至明初才迁至当下县城位置。大运河浚县段(现称卫河)全长71.1公里,呈西南-东北走向,始于东汉末曹魏开凿的白沟运河,隋唐时是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宋元明清历代不断地整修维护,而持续发挥着漕运、通航、灌溉、调蓄洪水等多方面的作用。卫河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保留了运河历史时期的所有风貌,尤其是乡村段,河流两岸多为土质堤岸,环境以农田、树林、村舍为主,基本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裁弯取直和航道升级改造,成为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典型代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区段,成为一条“活着的遗产运河”。
明初依河而建的浚县城,经明代多次维修增建,至崇祯十一年(1638)渐趋完备,城垣周长5公里,城周开挖护城河,引卫河水入护城河绕城一周回归卫河,城内布局以文治阁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街,8条小街,36条小巷,有数十处古民居、古庙宇、古建筑群等等,我们继续在城内探访。本集主要介绍大运河浚县段、文庙、关帝庙、县衙等。
1.
浚县古城西门城楼
2.
西门城墙就建在卫河旁,卫河绕城也成了护城河
3.
在西门城楼上俯瞰卫河上的“云溪桥”
4.
国保碑(国七)大运河卫河永济渠浚县段
5. 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为木石结构,后被洪水冲塌,嘉靖四十五年(1556)重建了保存至今的石桥,2009年对老桥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两侧的青石望柱栏板恢复一新
6.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71.1公里的卫河浚县段,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7. 卫河城区段
8.
卫河两岸
9.
船工勇闯激流巨型雕塑
10. 明清时期浚县因运河而兴盛,明清建筑鳞次栉比
11.
在黎阳故城遗址,发现有黎阳仓遗址,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据钻探考察当年的古粮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1
2.
土圆粮仓,是卫河航运最后辉煌的见证,1952年浚县开始建造新中国第一批国营粮仓,在县城北街设直属库,搭建了14座土圆粮仓,容量280万斤
13.
粮仓仓身为砖结构,墙体厚1米左右,圆柱形,仓顶攒尖灰瓦顶,下部东北面开仓门,上部设14个通风窗和1个仓门
14.
舱内顶部为连续四层木梁架结构,数百根木头交织塔建,把整个仓顶撑了起来
15.
文庙(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口“棂星门”,文庙又称“孔庙”明洪武六年(1373)始建于县衙东,明清时期多有扩建,趋于完整
16.
泮池、泮桥,在第一进院内
17. 戟门
18.
第二进大院,东西廊房供奉孔子72弟子牌位,正面为大成殿
19.
大成殿,殿前是本地圣人弟子——子贡(前520-前456.端木赐,字子贡)立像
20.
殿前丹陛
21.
殿内正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
22.
四配:复圣公颜回、述圣公孔伋
23.
四配:亚圣公孟轲、宗圣公曾参
24.
十二贤: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
25.
十二贤: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
26.
明清古碑,文庙内还存有明清时期历次重修文庙、学宫的记碑有十余通
27.
关圣庙,位于县衙西侧,这应为近年新复建的
28.
入内有钟鼓楼,辅殿“药王殿”
29.
“财神殿”
30. 中路正中四柱三门三楼牌坊
31.
“青龙偃月”亭
32.
“赤兔追风”亭
33.
两侧辅殿,以塑像、浮雕壁画展示关羽的事迹
34.
主殿,“忠义春秋”
35.
关羽坐像
36.
浚县县署,汉代黎阳县治位于今县城偏南2公里左右,后由于黄河水患迁浮丘山西,宋天圣七年(1029)又迁至浮丘山顶,明洪武初州治迁至现址,洪武三年(1379)改州为县,县署沿用至1940年代,后遭兵燹被毁,现衙署为近年复建
37.
东吏房
38.
西吏房
39.
仪门
40.
中轴线正中“公生明”石牌坊
41.
浚县正堂
42.
知县正七品,总管全县一切事务
43.
六房是县衙办事机构:吏房、户房、礼房,还有工房、刑房、兵房
44.
永丰库
45.
吏廨、二堂
46.
宅门(进入知县居住区)
47.
“天理国法人情”
48. 东、西厢房
49.
瑞凤楼,为内宅主楼
50.
一楼正厅会客,楼上居住
51.
县衙也有多通古碑,此碑为冯玉祥所题:
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做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武力
冯玉祥
中华民国十七年一月一日
52. 浚县东城门楼,1938年3月27日日寇调集军队进攻浚县,守军凭借城墙顽强抵抗,至28日夜失守,29日黎明大屠杀开始,共有4500余名无辜群众被杀
53. 浚县惨案纪念碑,此处位于东城门楼附近原煤场,大屠杀由此始,仅煤场就有300多名群众躲在房内被烧死,今天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浚县近年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祝福他们继续奋发,进一步唱响全国!
接着我们前往内黄县拜访二帝陵。。。。。。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金秋中州游(十七)浚县古城(上)
后一篇:
参观苏州博物馆西馆(十)“天下惟宁”特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