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021-12-02 08:06:50)
标签:

旅游

陈家大院

双桅杆

大花厅

翠柏山房




               4月14日开始我们四人的自驾川西游,第一站来到位于成都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的陈家大院。
             寿安陈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扩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是一座集居住、祠堂、园林、书院为一体的庭院式建筑群。为清咸丰年间的翰林院学士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经八年精心建成,砖雕石刻、泥塑木艺、亭阁水榭、石山鱼池一应俱全,又因大门前两侧高耸的两根双斗桅杆而被称为“陈家桅杆”,素有“川西第一祠”之美誉,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大院占地约20亩(其中院内面积15亩),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有大小庭院12个,整个建筑分为三组:一是正中的三重住宅;二是西侧小花厅和其前的“翠柏山房”,后有忠孝祠;三是东侧的大花厅,后面是园林。1950年后,乡政府、学校、敬老院先后入驻,1999年重修恢复原状,2017年再次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  寿安陈家大院,门口两根石桅杆,故又称“陈家桅杆”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  国保碑(国七)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  石桅杆底座各有四翼石雕,双面雕有“松鹤长寿”“辈辈封侯”“多子多孙”“连升三级”等图案,看起来很新,估计是整修新配的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4. 桅杆上三分之二处有斗型石雕,顶端有小斗型石雕,寓意“才高八斗”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5.  大门两侧八字墙分别镂有“福”、“寿”和“观物”、“见宾”,暗含道家思想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6. 正门“陈氏宗祠”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7. 大门背面,第一进大院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8.  东侧月洞门通往东路建筑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9.  西侧为“翠柏山房”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0. 第二进大门“皇恩祖德”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1.  第二进院落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2.  第二进中心正厅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3. 正厅,家族议事处,“沐恩九霄”匾为当地官绅恭贺主人“钦赐二甲进士”所立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4.  堂屋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5. 堂屋院落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6.  堂屋中堂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7. 主寝室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8.  次寝室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19.  祭台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0. 供奉“陈氏历代先祖香位”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1. 第一进东侧月洞门,进入东路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2.   大花厅,位于东路北院,是整个建筑群最为精美之处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3.  大花厅,主人用于接待达官显贵的场所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4.  厅前大照墙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5.  “爱吾庐”,一眼可见底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6. 东路第二进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7.   亭云馆侧水池假山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8. 附房走廊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29.  花坛假山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0. 残存的旧围墙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1.  后花园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2.  花园与东路建筑间的照墙“秉心塞渊”(取自《诗经》)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3.  照墙正面题字:莫以岁云暮,当极观太无。早回头,勿忘旧路,遥天远,乐还本始初。展示了主人云淡风轻的情怀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4.  西路为翠柏山房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5.  书房内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6.   安心处,主人修身养性之处,私塾学生有错也在此“面壁思过”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7. 书房正中陈设

自驾春游川西(十二)寿安陈家大院
38. 陈家大院门前的广场也不小

        停车场只停了我们一辆车,游客不多,很幽静的环境,这150多年的庭院、双斗桅杆,牌匾对联,秀词雅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体会当年的风俗民情。
       没有久留,继续我们的探访国保的行程。。。。。。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