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021-10-02 08:09:21)
标签:

旅游

大庆博物馆

第四纪的哺乳动物

猛犸象

驿站文化




               6月19日我们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后,找地方简单用了中餐,然后先后到了“铁人一口井”和石油会战指挥部旧址,可惜都没有开放,我们只是在外面看看,然后就前往大庆博物馆,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我们得以从容地参观。
           大庆博物馆(新馆)位于大庆开发区火炬新街教育文化中心,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与大庆歌剧院、大庆书苑、大庆规划馆比肩相接,成为大庆五湖新区呈现现代化风格和特色的组团建筑,洋溢着文化气息,成为展示大庆形象的重要窗口。大庆博物馆于2017年晋级为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大庆博物馆的前身是大庆展览馆,于1964年组建,曾经在油田开发建设的各个阶段为宣传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职能调整,部分展览内容迁入铁人纪念馆和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2001年大庆文物管理站与博物馆合署办公,2005年开建新馆,2008年6月后新馆分期开放。其基本陈列主要有《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其中《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古生物展区是大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镇馆之宝——迄今为止国内出土最完整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展示该时期动物群完整骨架12具,物种近50种,是国内目前唯一系统全面展示该动物群的长期陈列展区。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 大庆博物馆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 大厅是全馆陈列主题和特色的综合体现,由花岗岩浮雕、铸铜雕塑和地下化石埋藏三部分构成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 猛犸象,铸铜雕塑,位于大厅中心,四周一圈是环形的化石复原埋藏再现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  披毛犀,铸铜雕塑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5.  东北野牛,铸铜雕塑,三组铸铜雕塑和大厅墙上浮雕,整体展现了东北第四纪古自然环境、古代人类、古动物共存的画面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6.  第一专题  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
         在长达258万年的第四纪历史长河中,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发生过多次大的变迁,松辽古大湖的兴盛与消失,东北地区多样古环境的演化,以及古哺乳动物的迁徙与灭绝,从多角度印证了东北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剧变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7.  第四纪(258万年前至今)是漫长地球历史的最新一章,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中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8.  第四纪的主要特征,由于地壳变化、火山喷发、青藏高原抬升,气候冷暖几个周期变化,沉积物近乎覆盖全球,人类出现,生物界进化至现代面貌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9.  我国东北地区远古时期曾经是海洋,经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才形成·今天这种以山地、平原、河流为主的地形地貌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0.  展馆让观众穿越湖底(模拟),感受湖底的沉积物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1.  考古学者通过钻孔获取岩芯来研究分析古大湖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2. 古大湖湖泊沉积的演化,构成了生成大油田的条件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2. 第二专题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
       在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著名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这些化石充分体现了我国境内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具有种属丰富、生活习性差异明显的基本特点,化石年代经测定属于第四纪晚更新世的中晚期。
       一些研究者认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拥有至少45个属种,大庆博物馆已经成功收藏了43个属种,国内权威专家认为大庆博物馆珍藏的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及展示价值,必将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3.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与古环境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4.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的迁徙与扩散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5.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模拟场景)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6.  动物化石发掘现场复原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7.  真猛犸象,起源于西伯利亚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动物群中的主要代表,它体型高大,一对大象牙长而卷曲,浑身长满厚厚的长达0.5米的毛,且有内层绒毛,可抵御严寒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8.  1973年春天大庆肇源县三站乡农民在进行水利建设中挖出了“龙骨”,经专家鉴定是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此为我国出土的第一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现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并展示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19. 镇馆之宝,大庆地区先后又发现了多具猛犸象化石,这两具完整度达到80%以上,世所罕见,故成为镇馆之宝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0. 大量出土的象牙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1. 猛犸象头骨、下颌骨、门齿化石,均在大庆市出土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2. 披毛犀,又名长毛犀,与猛犸象同时代生活在欧亚大陆东北部,曾经是古人类狩猎的主要对象,距今1万年前灭绝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3. 披毛犀骨架,披毛犀体长3.5米,肩高2米,平均体重1.8吨,前鼻有一扁平角,可推开雪吃草,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4.  犀类的头骨、牙齿化石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5.东北虎,食肉目猫科, 东北地区除了猛犸象--披毛犀种群外,还有啮齿目、食肉目、兔形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哺乳动物·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6. 豹猫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7.  中国最完整的狼化石骨架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8.  中国最完整的最后鬣狗化石骨架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29. 赤狐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0. 棕熊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1.   多种鹿科动物化石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2. 东北狍子,一直生活到现在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3.  繁盛的草原大军. 展厅展示了近百架各种牛的骨架,如在草原奔腾,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
      东北第四纪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中,除了猛犸象和披毛犀外,数量最多、种群密度最大的当属以野牛、水牛等牛科动物和以野马等马科动物为代表的食草动物,直到近几百年才逐步走向衰亡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4. 展厅墙上陈列着几十个牛头化石,一动一静,显示了布展者独具匠心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5 . 原始牛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6.  水牛 ,在公元前4000被驯化,现在还是人类的好帮手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7. 野驴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8.  普氏野马骨架,约公元前4000年被驯化,进化为现代马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39.  第三专题   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
       展示从大庆地域有人类活动以来,古代历史进程中的亮点和特色,通过大庆远古人类、灿烂的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的民族融合、驿站文化四个单元,集中表现古代先民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和重要性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0.  旧石器时代,大庆地区的古代先民使用打制石器和辅助工具,依丘岗为猎,傍河水而渔,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1.  大庆地区新石器文化,先后发现位于红岗区杏树岗乡的大青山遗址和大同区双榆树乡的沙家窑遗址,出土、采集了上百件刮削器、切割器、剔挖器、尖状器等细石器和玛瑙、砾石、玉器等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2.  弦纹大口斜腹罐,新石器时代,沙家窑遗址出土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3.  小拉哈文化. 1978年肇源县在兴修水利时发现,经过几期勘察至1992年基本揭示了遗址的主要面貌,遗址分三期,分别代表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其中二期为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的标志之一,被命名为“小拉哈文化”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4. 白金宝文化,白金宝遗址位于肇源县民意乡嫩江左岸的台地上,1964年发现,分布面积18万平方米,曾于1974年、1980年、1986年进行了发掘,出土了400余件完整的陶器,还有大量的石、骨、蚌、铜等器物,年代分四个历史时期,1996年该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四)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5. 白金宝三期文化遗存中的陶器,完整出土和经修复的各类陶器298件,器类有鬲、钵、杯、壶、盆、甑、碗、瓮、盏支座等,绝大部分出自房址和灰坑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6. 陶鬲,北方陶器的精品,白金宝遗址三期出土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6. 大庆地区早期铁器时代出土的文物以小拉哈遗址三期和白金宝遗址四期为代表,出土的文物有陶器、骨器、铜器,尤以红衣陶器最为典型

           辽金时期,随着与中原地区的交流,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主,以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发展格局,并形成了繁荣的城镇文化,大庆地区发现的辽金文化遗存有30多处,出土文物超过3000多件,保存较好的古城有望海屯古城、东土城子古城、好田格勒古城等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7.  三足铁炉、铁冲头,辽金时期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8.  各式鉄镞,辽金时期(907-1234年),肇源出河店遗址采集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49. 铜镜,辽金时期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50.  辽金时代.,特别是金代,人们已掌握铁矿开矿和冶炼技术,铁器已使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51.  黄绿釉折沿盆,金元时期(1115-1368年)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52. 双系酱釉扁壶,金元时期(1115-1368年)

         驿站是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的人或往来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大庆地区的驿站始建于辽代,清代驿站遍及东北,大庆地区设有7个驿站,因驿站站人来自全国,因而形成了驿站文化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53.  大庆地区有7个驿站,每一驿站均发驿马20匹,耕牛30头左右,壮丁20-30名,统属于将军衙门兵司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54.  茂兴驿站,为清朝大庆地区的重要驿站,后发展为茂兴镇。各驿站逐渐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驿站为中心发展为城镇

自驾游龙江(四十五)大庆博物馆
55. 火药皮囊、铜马蹬,清(1644-1911年),肇源茂兴镇征集

            穿越时空,畅游天地,鉴古知今,察往思来。大庆博物馆能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行列,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场馆、布展都挺大气,我们饶有兴趣的参观了整个展览,对于大庆的过去了解得更深入了。
         结束大庆的行程,我们走高速公路回哈尔滨,当晚归还租车,本次出游接近尾声。。。。。。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