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显通寺铜殿无量殿幽冥钟 |

4. 观音殿,面阔23米,进深15.5米,因为位于南北中轴线最南端,故又称南殿,为中轴线七进大殿之第一进,门额“霞表天城”康熙帝题,殿内供奉文殊、观音、普贤菩萨,所以又称“三大士殿”

5. 地藏殿,位于第一进院落东侧配殿

6. 伽蓝殿,位于西侧配殿

7. 御碑亭,位于中轴线第一进院中,东侧为康熙题于康熙十六年(1677)的《御制显通寺碑文》,西侧无字碑,两碑均为康熙帝敕立,相传康熙到五台发现山形如腾龙,原此院内两池就是龙眼,于是他命人填池竖碑,并亲自写了一篇碑文后就走了,而还有一通就成了无字碑

8. 大文殊殿,位于观音殿对面,中轴线上第二进大殿,清代建筑,面阔25.5米,进深11.6米,单檐歇山顶,后置重檐抱厦

9. 殿内彩绘梁柱,正中悬匾额两块,上为康熙题“宝地珠林”,下为乾隆题“十地圆通”

10. 殿内供奉七尊文殊像,正中为大智文殊,前面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儒童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
14.
大殿面宽34.4米,进深21米,占地667平方米,上为四阿顶,下为四出廊,108根木柱围于四周和支撑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五台山的重大佛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

18. 无量殿是明神宗皇帝命妙峰祖师用磨砖券成的一座华严道场,故名之为“七处九会殿”,该殿七个拱洞上方均嵌有一块砖雕匾额:“法菩提场”、“普光明殿”、“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利忉天宫”、“逝多林园”,表示佛祖在这七个地方说了九次法弟子们辑为《华严经》(摄于2012年)

21. 东间存放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木雕佛塔,系元代木工

22. 千钵文殊殿,位于无量殿后为第五进殿宇,清代建筑,殿宽13米,进深9米,硬山卷棚顶。大殿东侧配殿是罗汉堂,内供500罗汉,这些罗汉通高0.8米,其中有190尊是明代的铁罗汉,其余是泥塑贴金罗汉

24. 再往上是五座铜塔和铜殿,五座铜塔,制于明万历年间,现存东西两塔,另三座被日人掠去(现为1990年代补制)

25. 现存明代制之位于东北方的“成所作智塔”,隐合北台,通高6.3米,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由覆钵和十三层楼阁及重檐亭阁组成,其覆钵开有券门,内供佛像,外部铸有本塔图案和经文,上置葫芦塔刹

26. 现存明代制位于西北方的“妙观察智塔”,隐合西台,通高5.33米,形制与“成所作智塔”一样,楼阁和亭阁都是每层八面,外铸佛像,玲珑剔透,金光闪闪

28. “大圆镜智塔”,新补铸之一,位于东南方,隐合东台,通高4.9米

29. “法界体性智塔”位于中间,隐合中台,通高5.5米,是一座国内罕见的葫芦形佛塔,

30. 铜殿两侧各有一座砖砌楼阁

31. 铜殿,是第六进殿宇,明代本寺妙峰法师化缘于民间,监制于西安,万历三十四年(1606)铸造而成,当时全国建三个铜殿,此殿硕果仅存,近年寺庙用25公斤黄金贴金,使铜殿金光闪耀
35.
在平台上看两侧铜塔和南面的无量殿

36. 铜殿往上就是显通寺第七进殿宇“藏经殿”,正中檐下悬“法界华严”横匾

37. 藏经殿内供奉甘露王文殊菩萨铜像,表示文殊在为芸芸众生演说甘露净法,故名甘露文殊

38. 显通寺一宝,五台山第一钟,钟楼整体虽在寺外,但需在寺内上楼

39. 钟楼拱券上“震悟大千”,钟楼上下两层,宽深各3间,木构建筑,十字歇山顶,二层三檐,上下四出廊,每层各有露明柱12根,顶脊四端置有4个龙头,檐角悬吊着12个风铃
后一篇:自驾秋游晋北(三十三)菩萨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