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020-09-05 08:07:22)
标签:

大英博物馆

旅游

唐朝

中国绘画

中国书法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2.3万余件,部分展品是轮流展出,常年展出的文物约有2000多件,分布在4个展厅,33号展厅右半部分专题陈列中国历代展品,可以说是中国通史展,共分16个单元,其中4个又是专题展(年代有交叉),以线、点、面相结合,较好的展示了中华灿烂文明的光辉。
         前集纪录了五个单元的展览,包括新石器时代、早期王朝、周朝、秦与汉和一个专题“佛教在中国,外国统治者与宗教”。本集紧接着纪录3个历史时期:唐朝、宋朝、元朝和3个专题“丝绸之路”、“中国绘画”、“中国书法”等共6个单元陈列的精美文物。

六. 丝绸之路(Silk Roads) 公元100-1000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 小引“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张籍《凉州词》,约公元800年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1877年出版的《中国》,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的从帝都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的陆上通道,全长约7000余公里,将世界文明连成一体,对中国以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无法估量的重大影响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 唐墓三彩塑像群,唐朝,约公元728年,高约1米,由两只巨兽、两个凶猛的守护神,以及中间的两名官员组成,是唐朝著名墓葬雕塑之一,置中央展柜中,鲜明的丝绸之路印记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 雕塑、建筑、日用品等文物都有中亚、西亚的风貌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 哼哈二将,出自公元600-800年陕西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 唐代唐三彩,留下了西亚、中亚人员、物资交往的印记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6.  五花马,张骞从西域引进,代表了富庶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7. 骆驼和胡人骑马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8. 牛车和驾车胡人,公元420-589年,丝绸之路贸易运输用,中央展柜展出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9. 漆木浮雕,繁荣的长安城

七. 唐朝:新国际秩序(Tang: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公元618-907 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0. 小引“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758年
        唐朝结束了中国几乎400年的不统一,以强大的军力和外交,治理了范围广阔的疆域,直达西亚,大量外国的使者、商人、学生来到长安,长安成了人口最多、最繁荣的世界大都市,唐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王朝,创造了闻名世界的辉煌成就,如诗作、木版印刷和火药等等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1. 唐代黄釉瓷器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2. 唐代青瓷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3. 唐代的褐瓷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4. 唐代白瓷罐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5. 白瓷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6. 白瓷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7. 银器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8. 制作精良的银器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19. 金银饰品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0. 金木梳套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1. 珍珠母嵌花青铜镜,唐,公元8-9世纪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2. 唐三彩的特点是没有一件是完全一样的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3.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 中国绘画(Chinese Painting) 公元 400年-至今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4. 小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公元847年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魏晋时期名家出现,标志着绘画臻于成熟,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即为代表,以后各代名家辈出,名作众多,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5. 映雪读书图,元,盛懋(1310-1360年),元代真迹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6. 高冠午瑞图,冒襄(1611-1693年明末四公子之一)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7.  “山林不知名,山泉处处清······”乾隆御题画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8.古画(不知是否伯乐相马图,漏拍介绍)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29. 三公图,青峰樵子作于19世纪晚期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0. 乾坤生意图,元,谢楚芳作于1321年,绢本设色,纵27.8厘米,横352.9厘米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1. 《乾坤生意图》局部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2. 《乾坤生意图》局部,这是一幅元代的注明署名和日期的珍贵画作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3. 秋林读书图,明,项圣谟(1597-1658年)作于1635年左右,是其前期山水画的代表作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4. 寒山草堂,明,唐寅(1470-1523年)

九. 中国书法 (Writing Chinese)公元900-1900 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5.
 小引“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唐孙过庭《书谱》,公元687年,形容书法的线条和造型的变化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抽象艺术符号,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文字后,运用于整个东亚,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原来书法只是士大夫、官员所习,明清后渐渐社会化,得到大众的喜欢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6. 《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7. 《永乐大典》嘉靖副本,今存不到800卷,378册,英国藏有36册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8. 文人雅玩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39. 毛笔、笔筒、古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0. 墓志铭,是历代书法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途径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1. 当代书法家郭沫若的书法作品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2. 印章,也是书法艺术的载体

十. 宋朝及其近邻(Song and its neighbours)公元 960-1279 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3. 小引“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147年
        唐朝后,中国经历战乱的五代时期(907-960年),建都开封的北宋(960-1127年)又创造了新的繁荣,1127年女真军队迫使北宋南迁,在杭州建都成为南宋(1127-1279年)。两宋时期科技发展、手工业、农业都有很大进步,形成不少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海外贸易到达中亚、东南亚、日、韩诸国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4. 宋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5.  青白瓷梅瓶, 宋定窑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6. 宋代有官、汝、定、钧、哥、耀州、磁州、龙泉等名窑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7. 鸡首壶,白瓷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8. 釉下彩梅瓶,钧窑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49. 宋磁州窑白釉黑剔花熊纹如意形台座枕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0. 缁素瓷,黑白相依,很得文人雅士的钟爱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1. 白瓷瓶,宋代崇尚简朴,有如此精细的装饰极为稀少,珍贵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2. 各种瓷枕,均有制造者落款

十一. 元朝:中国的蒙古世纪(Yuan: China's Mongol century )公元1271-1368年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3. 小引“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湩,以蒙古巫祝致辞···”宋濂《元史》,公元1370年
       忽必烈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灭了宋朝,建都“大都”(今北京),蒙古国疆域辽阔,分四个汗国,元是其中之一。元对外不断征战,对内也实行了些儒教政策,一度因统一而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也有进展,但总体矛盾突出,以至于不到一个世纪即被明军打败。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4. 元青花瓷器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5. 耀州瓷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6. 元青花瓷器传世很少,然而这里却不少

秋游英国、爱尔兰(四十四)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中)
57. 青铜鎏金佛徒头像,元代,约公元1300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时间虽不算长,但也有近百年,留下了许多文物,我不及细看,照片也拍得不多,继续往下看。。。。。。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