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2019-01-07 08:11:11)
标签:

黄山

慈光阁

朱砂峰

立马峰

游记



         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意为“黄帝之山”,因此山黄帝留下许多踪迹。此次游黄山打算尽量多走一点地方,所以我们到达汤口后当晚9点就休息了。尽管窗外雨声不断,我还是睡得挺香。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时,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我查阅天气预报当天无雨,但是我们还是临时买了每人一件塑料雨衣,以备万一。6点前办好退房手续,带上上山用的小件行李,旅行箱等可以不带的物品就放在汽车内(酒店有专人看护停车场)。在酒店用了质量上乘的早餐,6:20就到了寨西换乘中心,此时雨停了,真是好兆头!
       因为早已预订了黄山光明顶山庄的住宿,争取基本不走回头路,我们的游程就从前山开始,首先乘换乘中心的中巴到慈光阁,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女儿、外孙和我三人从慈光阁步行上山,另一路女婿和我内人两人乘缆车直上玉屏,然后登上天都峰会师。1999年登黄山莲花峰和光明顶时我曾经感觉很累(当时平时极少锻炼),这一次我步行登天都峰,也是对自己近年坚持锻炼成果的一次考试。
       早上毕竟游客还较少,我们到达换乘中心排队没几分钟就坐上了车,虽然雨停了,但是雾气很大,窗外的景色一晃而过,随着盘旋的公路我们海拔也不断升高,从汤口镇不足400米到慈光阁已经近800米了!我们游山从慈光阁开始,到达天都峰是1810米,也就是说我们将在登山途中实际上升垂直高度达1000米。
       慈光阁,正名慈光寺,古名朱砂庵,又名法海寺,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万历三十四年(1606)普门僧来此,改建为法海禅院,神宗敕封名“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明清时期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后寺废,仅存少量房舍和千僧灶、法眼泉、披云桥诸名胜古迹。建国后重建作为宾馆,现辟为黄山博物馆展厅。现在是黄山风景区前山登山或索道的起点,也是门票售票和检票处。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早晨6:30乘车游客已经很多了,从换乘中心到云谷寺或慈光阁单程19元再加保险2元,来回是42元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前往云谷寺方向的游客此时较少些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雨雾中发车(车拍)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经过南大门(此为下山时车拍)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南大门广场上有邓小平登黄山塑像(车拍)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网上找到一张纪念活动图片,邓小平的形象比较清晰,谢谢原作者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1979年7月,75岁的邓小平从此处徒步登山,当年约定一不封山(与游客同游),二不宣传见报(车在转弯行进中,又是雨雾弥漫,抢拍拍糊了,没有可替代的,还是放上了)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在登山途中,邓小平巧遇香港电影《白发魔女》剧组在黄山拍戏,遂与围上来的演职员亲切交谈并同意与剧组男女主角合影,这是小平唯一一张与香港演员的合影照片(选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中巴在山路上盘旋而上(车拍)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有多个这样180度的转弯(车拍)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中巴车停在玉屏索道下站售票处,索道单程全票90元,门票旺季230元,淡季150元,65岁以上免票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乘索道由此入口,记得1999年排队等候了近一个小时,节假日常有等候二三个小时的,当时人少我内人和女婿很快就乘上了缆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玉屏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雾很大,30米外就看不清了,导览图拍了也看不清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慈光阁头道山门,我们步行登山,这里是登山古道的起点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放生池上披云桥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慈光阁,董必武1965年题写,始建于明代,原名法海禅院,明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后寺毁,1963年重建,1984年重修,现在作为黄山博物馆展厅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中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游览磴道,始建于唐代,形成于明清,发展于民国,完善于当代,形成贯通各景区景点的盘道网络。全山磴道总长约85公里,有石阶6.3万余级,沿线历代建有寺院、亭阁最多时有40多处,是黄山文化的重要实物,也是黄山整个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这里曾经是宾馆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巍巍大殿,兼具清代建筑和皖南特色,颇为别致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千僧灶,位于慈光阁东侧,建于清康熙年间,灶体为花岗岩石块建筑,现三口灶膛基本完好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三口灶最大的膛径1.8米,小的分别为1.5米和1.3米,当时古寺规模之大,千僧斋饭可见一斑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寺院东墙是名人碑刻,急着上山无暇细看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金沙岭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妙之亭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雨后山泉汹涌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石瘦云紫,摩崖石刻,不知是否之紫云峰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飞泉终日响潮音”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森然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元   鲍深(1311-1377)摩崖诗刻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半月亭,又名月牙亭,原有半月形古亭已湮没,现亭为1981年在其旧址上重建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朱砂峰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立马峰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泉瀑奔流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冰川擦痕,这三道擦痕不同于一般平直的流水痕迹,李四光等地质学家认为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尽管已经上升绝对高度近200米了,但这一段路还好走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立马亭,位于朱砂峰下,面对立马峰,故称立马亭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朱砂峰石壁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立马峰大石壁,上有巨幅摩崖石刻: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系当年抗战名将唐式遵(空海)于1939年题写并出资所刻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石刻诗碑:君不见,伏波将军事南征,铸勋铜柱交趾平。将军挥檄挞倭奴,目空东海三岛枯。摩崖千仞舒壮气,笔锋更比剑锋利。名垂金石山不改,时人交赞唐空海。马伏波,唐空海,共传勋业昭千载。  又有题记:辛巳(1941年)秋末奉劳军使命,过黄山天都峰下,见子晋上将军摩崖十字,长逾二丈,高入云表,神采飞皇,有并吞东亚之气,观久不忍去,题此志之并斫。曾大椿并识
左为雯诗碑:元戎□队此经过,落英□风洒薜萝。只有山灵知秘惜,长教云气护岩阿。 壬午冬山中居士雯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立马桥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朱砂峰和立马峰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半山寺俯瞰立马桥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半山寺商店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空中闻天鸡,摩崖石刻位于半山亭东侧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天鸡昂首,似闻打鸣,此景为“金鸡叫天门”(翻拍自景点介绍牌,雾太大根本拍不到)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半山寺,民国13年(1924)始建佛殿三间,后渐荒废,1956年重建,刘伯承元帅1957年题寺额,现为管理用房和前山休息点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迷雾依然很大

黄山自由行(二)慈光阁
往上道路更加陡峭

       从慈光阁到半山寺山路还比较好走,两旁是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的朱砂峰和立马峰,云雾飘渺,山泉奔涌,真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不知不觉已经走了3.5公里,上升了约500米,花了75分钟,半山寺海拔已达1310米,还有500米的绝对高度,我虽然体力还行,但难免有点气喘吁吁,而且大汗淋漓,汗衫都可以滴水了,于是稍事休息。能否顺利登上天都峰呢。。。。。。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