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2018-05-14 07:57:58)
标签:

旅游

荒天池

铜罗镇

知青亭

韭溪



         5月11日,我们苏州新浪博友与馨泰社区摄影队部分成员一起包车前往吴江,继上月采风吴江东南片后,这次主要游览吴江中南片区,寻访铜罗、南麻、溪港相关古迹。吴江曾经是2500多年前吴越春秋的古战场,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当年金戈铁马一些踪迹。整整一天到了六个地方,谢谢吉格罗朵的精心组织和一路讲解,特别是草脚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使我们在满心欢喜中顺利回家。
        这正是:
        铜罗林海天池荒,吴宫水寨古战场。
        龙泉嘴街多破败,运河纤道新篇章。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荒天池景区前(景区不收门票,但无公交车直达)

        8:30我们已经来到铜罗镇,游览的第一站是古镇西南约3公里的荒天池。荒天池是隐藏在周围近万亩的苗木基地中的一个近500亩面积的“无人岛”,2500多年前吴越春秋时期,这一带是吴越交汇之地,吴王在此停靠和隐蔽战船,《江南通志》记载,吴王夫差曾建骊宫于此。又有传说荒天池还是明代常遇春训练水师的水寨军营。尽管这些传说有些已经无法考证,但荒天池数十米至百米就有一个水潭,潭与潭之间还有河道相通,岸上苗木越长越高,俨然一个天然迷魂阵,近年当地开发成旅游景点,尽管游客不多,但确实是一个很富有自然野趣的地方。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天池水寨入口,过桥才能进入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水港纵横,“无人岛”成桃花源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林木掩映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天池水兵营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近在咫尺,唯靠舟楫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密林深深,水道相伴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泰章桥,梁式三孔,花岗石砌置,建于1915年,桥长22.5米,中跨5.65米,高3.5米,原桥在青云新蕾村,1994年确定为吴江县文物,2013年移建于此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天池”古井,相传最早在春秋时已有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天池文化园,石牌坊、纪念馆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牌坊横额“吴风越韵”,前后八柱有四对楹联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天池文化园,大厅、展室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吴越历史文化展,介绍吴越春秋与荒天池的历史资料(我拍了不少图片,待以后有机会再分享)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泰伯、阖闾、夫差像

         中午在铜罗镇上用中餐,饭后我们游览了铜罗老街。铜罗江南古镇之一,元末发现西汉初期辞赋家严忌墓葬,故称严墓,1957年复称铜罗。明清时期商业繁华,有800米老街。现在铜罗并入盛泽镇,成为一个社区。古镇虽有修复,但繁华难与当年相比。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枫桥河横贯铜罗古镇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铜罗枫桥河廊,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河廊老宅、水埠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枫桥河廊,整修一新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轧轧弄”有待修缮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东汇俞宅陪弄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枫桥河廊

       第三站来到南麻小学(现在南麻也并入盛泽镇),参观被誉为当代文物的“知青亭”。知青亭由原苏高中67届30多位同学,为纪念下乡30周年于1998年11月而出资建造,据考证此为全国知青最早建造的知青第一亭。亭旁立一碑《知青亭记》。今年是1968年大批知青下乡50周年,此时到访,我五味杂陈,感慨良多。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南麻小学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知青亭和碑刻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知青亭记》共287字,颇有文采,道出了知青的心声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部分参加活动的原苏高中学长们在知青亭前合影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畸笔叟与吉格罗朵都是老知青

       第四站我们来到南麻社区的龙泉嘴小镇,集市形成于明朝,民国期间这里是桑苗丝经的集散地,解放后曾是龙泉乡政府的所在地,2001年乡镇撤并后这里成为龙北村村委会所在地。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东桥,原名龙泉桥,明代建造的石拱桥,现已改建为可通汽车的钢筋水泥平桥,位于龙泉嘴街东端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龙泉嘴老街长不足百米,尚有近30户居民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当年的沿街门面店铺,这里还有七、八家小店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老房子破旧不堪,亟待抢修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老剃头店还在营业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双龙桥位于龙泉嘴街西端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双龙桥,又称西桥,三拱梁式石板桥始建于清代,民国22年重建,现桥名、两侧楹联,还有8根栏杆柱尚存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人去屋空,住在这里的就是新建的楼房,也多为留守老人,年轻人都外出了,保护与发展兼顾是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第五站我们来到溪港村,属于平望镇的原韭溪镇,有志书记载,此处因吴越交战,越军在用餐时传令发兵,便将韭菜抛入河中而得名韭溪。明代时有“韭溪八景”,至今仍遗留一批文化物质遗产。现有总面积20多公顷,22个自然村。韭溪老街,也在规划修复之中。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溪港村规划图,2008年,溪港村被列为苏州市历史文化名村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溪港镇大街上有二十多家商店、银行、农资服务社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庆余桥,单孔梁式平桥,横跨韭溪,位于老街东端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老街有的房子早已翻建过了,这石板路无声地述说着千年历史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有的尚待整修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周家厅已破败凋敝,此宅有三四进,有楼房,有砖雕门楼、有精美木雕,可惜已难修复了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周家厅,占地至少2、300平方米,现唯有最后一进3层楼似曾翻建过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秀来桥,民国十五年重建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东林桥,初建无考,明嘉靖年间重建,拱形单孔,花岗石、青石建筑,长12米,横跨韭溪之上,桥东为东林祠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东林祠,又名刘猛将军庙,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重建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主殿三间,祀元代驱蝗能手刘承忠将军(一说宋代将军刘锐)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李八爷旧宅,为吴江区文控单位,李八爷原名李常恩,溪港大地主,曾任吴江县参议员

        最后回苏州时再看看大运河吴江古纤道。京杭大运河吴江松陵段,有一条长约1.6公里的古纤道,始筑于唐元和五年(810),元至正六至七年(1346-1347)复以巨石重筑,总长9里,称“至正石塘”,现为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唯一保存的古堤岸工程设施,2007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遗产点,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横跨大运河的现代化大桥和古纤道相映成辉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2014年,苏州航道部门与文物保护部门共同出资,对古纤道进行保护性维修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经一年多时间,用收集的古青石原工艺修复了双侧大青石驳岸,还原了古纤道的历史风貌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古纤道映着波光水影,绿树掩隐,成为人们感受运河文化的一个绝妙的旅游景点

吴江中南线串游采风
全体合影(谢谢西倌採莲)

        一天活动,虽然都在吴江境内,但先后到了六个地方,时间安排紧凑,游览探访大家也很守时,活动得以十分圆满结束。本文只是一个概况,也算完成此行的一篇作业,其实每一处都可以成为一篇博文,待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