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2018-03-02 08:00:28)
标签:

旅游

鹿野苑

答枚克佛塔

阿育王柱

杂谈


         12月16日下午,我们兵分两路,秋天的枫叶老师去购买我们还有两段的火车票,其余六人分乘两辆突突车前往佛教圣地“鹿野苑”。
        鹿野苑(samath),距瓦拉纳西城北10多公里,相传这里原来是一片原始森林,当地国王常常在此猎杀野鹿,佛陀的前生化为鹿王,为保护鹿群,把自己献给国王,而国王也因此感动,不再猎杀野鹿,并建立了公园以保护鹿群,故得名鹿野苑。2500多年前佛陀在菩提伽耶顿悟后,向西步行了300里,来到此处,寻找当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们阐述了生死轮回、善恶因果、以及修行超脱之道,讲演“四圣谛”,他们五位就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传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宝,在鹿野苑聚齐了,这里因此被尊为法轮初转之地,成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佛陀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并不以自己的生命达到美满而停止,他将众生的痛苦作为自己的痛苦,法轮初转以后,僧团不断扩大,佛陀派他们到各地说法教化众生,在当地富商和国王的支持下,佛教也逐渐传播开来。到公元3世纪这里已经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艺术中心,在笈多王朝时期(4-6世纪)更是达到了顶峰。我国东晋的法显、唐代的玄奘都曾来到此地取经,并留下《佛国记》、《大唐西域记》等著作,见证了鹿野苑当时的盛况。12世纪后期,鹿野苑遭土耳其穆斯林的劫掠,建筑、佛像等被严重破坏,仅存掩埋在荒草中的废墟。直到19世纪末才重新被发现,经考古勘探发现了许多文物,现珍藏于1910年建立的鹿野苑考古博物馆中。
       进入鹿野苑大门,只见一片空阔的土地上用砖头垒成的种种建筑遗址,似乎可以想象当年“台观连云,长廊四合”的盛况,中央部分仍然有石头的门槛,精美的纹饰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讲坛、精舍、阿育王柱、佛塔,虽然都是遗存,但依然是佛教徒崇拜的圣地,他们或拜塔、或静坐,或诵经,没有缭绕的香烟,没有钟声或磬声,没有佛像和殿宇,唯有纯粹的信仰!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接待中心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鹿野苑售票处,外国人200卢比/人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进门一株大树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僧舍遗址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僧舍遗址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大片的遗址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法王塔遗址(dharmarajika Stupa)19世纪发现时此塔还较完好,后被拆了材料用去盖房,据说当时曾发现两个可能装佛祖舍利的宝函,被扔进了恒河,现在是追悔莫及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法轮初转之地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佛陀法轮初转(选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佛陀开坛讲经的地方,寺庙应该是后来建的,当年佛祖是在一棵菩提树下讲经的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这些精美的石刻,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据考证这些大都建于公元2、3世纪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残存的石头构件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19世纪参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逐渐在一片废墟荒草杂树林中发掘出鹿野苑遗址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石栏杆长2.54米,高1.45米,由整块巨石制成,保护的立柱仅存2米多高了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门口的石柱雕花还很清晰,石柱上、墙砖上信徒们贴了许多金箔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为不准贴金箔,专门设了禁止牌和栏杆,但还是有人·在此贴金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穆拉甘陀库底精舍,佛陀在头一个雨季中的驻锡地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石阶砖龛,层级百数,无忧王所建”---《大唐西域记》,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高百余尺,前有石柱高七十余尺”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台观连云,围廊四合”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佛塔遗址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潘启坦恩庙(Panchytan Temple)遗址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精湛的雕刻和构造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亭子里保护的是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这是残存的阿育王石柱的一部分,上有婆罗迷文的阿育王铭文,记载了阿育王惩戒破坏僧团和合的贼住者的内容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阿育王石柱原有10多米高,头部雕有四面狮像(现被作为印度国徽的图案),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目前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馆”中,此图是我拍于中华佛寺内的仿制品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鹿野珈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大唐西域记》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考古发现,这里有4、5层垒叠的寺庙和僧房遗址,说明上千年间曾反复修造过多次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这是硕果仅存的笈多王朝时期建筑,据说塔中有佛祖的舍利,所以又称为舍利塔,是鹿野苑的标志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答枚克佛塔高约44米,下层直径28米,塔身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大石块建成,约13米高,上层是红砖砌成,30多米高,据考证次塔是于5世纪在阿育王时期的一座佛塔基础上建造的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下层石块上有各种浮雕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浮雕的花纹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石龛中原来供奉着佛像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信徒们在诵经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印度游客在答枚克佛塔前留影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印度靓妹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小朋友来参观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菩提花开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我们在树下休憩

印度体验游(十一)鹿野苑
鹿野苑小合影

       佛教可能源自于印度原始婆罗门教,经过释迦牟尼的系统梳理形成了“四圣谛”的佛教体系,两千多年前在鹿野苑佛祖第一次为五比丘讲法,从此开始佛教有了佛(释迦牟尼佛)、法(四圣谛)、僧(比丘)三宝,因而被称为法轮初转。也就是说,从此佛教有了主讲人、完整的思想体系内容、信徒,具备了能够传播的条件。
       现在印度佛教徒很少,主要信仰印度教,然而印度教又把佛祖当作比湿奴神的十个化身之一。实际法轮初转时这里还是一片森林,我们见到的建筑遗址,基本上是在佛祖涅槃后,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为弘扬佛法所建的佛塔、寺庙、僧舍等。
      附近还有许多相关寺庙、建筑,我们也都去看了看。。。。。。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