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2018-02-25 08:04:58)
标签:

旅游

恒河夜祭

达萨瓦梅朵河坛

祭师

印度教


           黄昏5:30过后,夜幕渐渐降临,在瓦拉纳西恒河码头,每天都有一场恒河夜祭活动,这绝对是一个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场景,我们就住在著名的举行夜祭仪式的河坛附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热闹的场面。所以早早地来到了达萨瓦梅朵河坛(Dasaswamedh Ghat),这时,来自印度各地的印度教信徒,和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河坛四周找个位置坐下,或登上河边的船上,等待祭祀仪式的开始。
           恒河,是印度文明的摇篮,是印度民族的灵魂和精粹所在,因而被印度人视为圣河,看作是湿婆大神的化身。相传古时恒河经常泛滥成灾,于是湿婆化作美丽女神,来到喜马拉雅山下,散开秀发,让河水从自己头发上缓缓流过,使得恒河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从此,印度教便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大神、洗圣水浴成为印度教的两大宗教活动。
       恒河夜祭的正式名称叫普伽(pujia)仪式,印度教徒感恩于湿婆神和恒河所给予的全部恩惠,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这种仪式,这是对恒河的祈祷,也是人与神沟通的仪式。仪式全过程庄严肃穆,祭师们先后诵经、吟唱、向恒河抛洒圣水和花瓣,依次拿起点燃的香、法螺、铜铃、蛇灯、孔雀羽毛、牦牛尾巴等法器,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随着音乐舞动,当仪式进行到最高潮时,现场所有的人起立,跟着祭师面对恒河挥舞双臂,高声赞颂伟大的恒河,此情此景,令人震撼,即使我们不懂的人,也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达萨瓦梅朵河坛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祭师都是由最高种姓的婆罗门世袭担任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祭师们身穿华丽祭服,正在做准备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神坛上放好神像、铜壶、蛇灯、宝塔灯、香、海螺、铜铃、孔雀羽毛扇、牦牛尾巴佛尘、鲜花瓣等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气质英俊的祭师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出点钱坐在船上看,更清楚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普伽仪式即将开始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晚6点仪式开始,祭师们来到河边先祷告,再向恒河敬献鲜花,许多信众一起拜膜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信众与祭师都光着脚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祭师手中盘子里的鲜花已经撒在恒河中了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祭师们带领大家一起向湿婆神、恒河致敬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在音乐声中诵经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吟唱颂歌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七个祭师来到各自的神坛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神情庄重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捧起法螺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七人共同吹响海螺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法螺通神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拿起铃铛,点燃把香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响铃举香,与神对话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神情专注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七人分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行礼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点燃铜壶里的香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高举面向恒河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再次向东西南北四方起舞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河坛上坐满了观众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我们来到另一个河坛,这里是五个祭师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举起宝塔灯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举起据说是几千年前留下的火种点燃的宝塔法灯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同样是向四面拜膜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信众坐在船上看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虔诚的信众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观众一起祈祷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虔诚的印度教徒完全沉浸在这祭祀仪式中

印度体验游(九)恒河夜祭
用手机拍照的人也很多

       仪式持续约一个小时,恒河夜祭的圣火渐渐熄灭,熏香也渐渐飘散,铃声停,歌声止,祭师们挥舞双手向人们告别,虔诚的信徒和游客在这幸福中退场,我们在观众还没退场时先走了,我无法形容当时在场的感受,借用马克吐温对瓦拉纳西评价的一句话:“只要看过一次,即使只是瞬间的一眼,也不会有人愿意将这短暂的一瞥,与世界上的其他风景交换。”这一幕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明天我们将晨游恒河。。。。。。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