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2017-12-04 08:00:50)
标签:

旅游

避暑山庄博物馆

珐琅

慈禧生活用品

珠源寺


         接着参观避暑山庄珐琅精品展馆。
         珐琅,也称珐蓝,是以硅、铅丹、硼砂、金属氧化物等磨碎制成的彩料填涂与金属器胎表面,经烙烧而成的工艺品。珐琅工艺于公元十三世纪末经阿拉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金属烧制工艺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珐琅多以铜为胎,也兼用金、银,按照工艺技法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錾胎珐琅、透明珐琅和画珐琅几种。因珐琅器表光润,色泽绚丽,深受历代帝王喜爱。清康熙时期,在内务府造办处专门成立了“珐琅作”,按照皇家旨意生产辅料、制品以满足宫廷需用。
       清代珐琅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扬州等地,珐琅工艺的发展在乾隆年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制造了大量造型优美、做工考究、风韵独具的陈设品和宗教法器,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珐琅馆

       掐丝珐琅,是一种用细而窄的铜、金、银等金属丝掐成花纹,焊接在金属胎体上,再填以各色珐琅彩料,经烧制、打磨、镀金而成的珐琅器。于元代传入中国,在明代景泰年间得到很大的发展,因多填入蓝色釉,故被后世称为景泰蓝。清乾隆年间景泰蓝发展到高峰,在图案、色彩、造型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和突破。以下展品均是掐丝珐琅制品: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塔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炉瓶盒三式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炉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三环尊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万寿无疆碗,通高6、口径9.8、底径5厘米,四个一组,碗壁分别有万、寿、无、疆四字篆书,碗里、碗足鎏金,碗底有“子孙永宝”,“大清乾隆年制”,为乾隆60寿辰时清宫造办处所制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万寿无疆”碗底款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天球瓶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双耳瓶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贲巴壶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炉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万字香薰

      錾胎珐琅,是在金属器胎上锤錾出凹凸不平的花纹图案,再于錾花处点填各种珐琅彩釉,经烘烧、镀金而成的。它起源于埃及,元代传入中国,称为“佛朗嵌”。清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主要产地为广州、扬州、北京。清宫廷“珐琅作”也有生产。錾胎珐琅器因起线粗壮,故有庄重醇厚的艺术美感。以下几件展品就是錾胎珐琅器: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錾胎珐琅七珍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錾胎珐琅炉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双耳瓶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太平有象,通高40、宽22.5厘米,鎏金象背驮一宝瓶,瓶中插戟、阴阳鱼和松、梅等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盆景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盆景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盆景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黑地炉瓶盒三式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四足炉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净瓶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八宝

      透明珐琅是在金属漆胎上罩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珐琅釉,经焙烧而成。透明珐琅又称“烧蓝”、“银蓝”。根据熔点的不同,有“硬透明”和“软透明”珐琅之分。此种工艺盛行于乾隆年间,广州是其制作中心。工匠们在器胎上或锤浮雕,或阴刻花纹,或贴以金、银片,透过黄、绿、蓝、紫等单彩珐琅隐现出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银烧蓝五供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狮钮珐琅印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双耳瓶

      画珐琅,也称“烧瓷”、“洋瓷”,是指在金属器胎上施单色珐琅釉料作地,烧后再用珐琅彩描绘出山水人物等图案,经烘烧而成的珐琅器。画珐琅工艺约诞生于15世纪末,17世纪末在中国广州和清宫“珐琅作”烧制成功,并将中国画的晕染,点皴等技法运用到珐琅器的制作上,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画珐琅盘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画珐琅高足碗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画珐琅盘

       1861年,咸丰帝病殁于热河行宫,27岁的慈禧在避暑山庄西所策划了“辛酉政变”,攫取了大清帝国的权杖,持续执政48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对国家、民族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人物。她有足够的聪明和手段,牢牢掌控着国家政治大局,甚至到后期能顺应时势,支持洋务运动,尝试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但她缺乏热情和能力去改变国运,由于她对政治权力的迷恋和生活上的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各国列强瓜分中国、中国不断地割地赔款,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慈禧,这位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统治大权的“无冕之王”,在避暑山庄上演的权力角逐是她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个精彩亮相,这里展出的都是慈禧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不做政治评价,让历史和现实对接,碰撞出属于参观者自己的意识火花。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无冕之王   慈禧生活用品展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青玉盘、青玉如意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青玉炉、青玉三阳开泰瓶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白玉盘龙瓶、白玉盘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緑釉瓶、白地青花加紫梅瓶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画珐琅高足盘、青玉盆景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铜珐琅炉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珐琅菊花盆景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慈禧绣袍,上锈一千朵兰花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小阴文茶盒、铁把手炉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镶银镀金牙箸、镶银乌木箸、银勺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纸牌、牙制牌九(慈禧在宫中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赌博)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青绿缎狗衣(玩狗也是慈禧的爱好,为狗做了很多套狗衣)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慈禧用的粉盒(慈禧喜欢宫中看戏,常召民间著名戏班进宫演出,客观上促进了京剧的繁荣发展)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慈禧的画作(慈禧附庸风雅,在宫中常写字作画、赐给近臣)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慈禧的擘窠大字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珠源寺全景图(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944年遭日寇劫掠、焚毁,现原址仅留山门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宗镜阁,为珠源寺的重层佛阁,全部用青铜精铸,全阁用铜220余吨,俗称“铜殿”,1944年被日军拆毁后用于制造武器,现仅存铜匾“海藏持轮”,为乾隆御笔

金秋承德坝上游(十二)避暑山庄博物馆(下)
乾隆手书石鼓文10墩,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1),当时匆匆路过,没仔细拍

       避暑山庄博物馆为保护文物展柜用特强玻璃,展厅又是原来的庑房,因此摄影反光很严重,我尽量避开,还是有些图片不够清晰,但这里的珐琅展、慈禧生活用品展,其它地方难以看到,所以我还是在随导游参观的过程中(导游没带着看),自己抓时间匆匆拍了一些。
      继续参观避暑山庄。。。。。。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