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腾冲行(十七)滇西抗战纪念馆
(2017-07-07 07:58:41)
标签:
旅游七彩云南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中国远征军 |

雕像和浮雕,展现了滇西抗战的主力和激战场景,三位主角,一位是当地居民、一位是远征军将士和一位美军军官,象征着民众后勤保障、军队浴血奋战和盟军强大支援这三股力量是滇西抗战胜利的基础,雕像旁边是远征军使用过的各式各样的头盔,嵌满四周的墙上
第一部分:抗战后方

抗战初期,云南是战略后方,60万滇军出省开赴前线,以上六位是滇军参加华北、淞沪抗战牺牲将军的遗像

龙陵县长王锡光雕像,1937年底,国民政府急需建造滇缅公路,在几乎无粮无款的情况下,龙云下命各县政府组织筑路民工,龙陵县长王锡光一夜急白头发,写下《滇缅公路歌》,自带手铐,完不成任务,愿军法处置,分发各乡激励民众,抢修滇缅公路。

王锡光所写的《滇缅公路歌》,滇缅公路80%是在崇山峻岭中修筑,蜿蜒959.4公里,要跨越许多大江大河,又几乎全凭人力,但当年动用了沿线近30个县20多万各族民众,硬是在1938年8月底全线贯通,随后就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
土司、少数民族的用具。第一次入缅作战,虽打了几个胜仗,但由于指挥、配合等因素,经五个月苦战,最后失利,中国远征军部分退入印度,部分经野人山退入云南,损失惨重减员过半,戴安澜将军牺牲。上图为退入云南的部队,各族同胞热情接待,赠送珍贵纪念品
第三部分:怒江对峙
1942年5月4日,滇西抗战正式开始,日军占领怒江西部,我军扼守东部,形成隔江对峙,保卫了大西南的安全
1942年5月1日(是农历5月1日,公历为6月14日)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发出《告滇西父老书》,号召军民坚守滇西,坚持抗战
中国童子军军帽、模型手枪、胸标、旗冠、带扣等
日军将官的防暑服、防暑帽、饭盒、香烟
日军装备
日军芥子气弹和毒气急救箱等
日本天皇诏书
滇西沦陷区人民财产损失统计
慰安所用品
怒江对峙时,滇缅公路被日寇切断,自行车成了主要联络的交通工具
此时盟军飞虎队的“驼峰航线”成为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补给线
第四部分:绝地反攻
上图是远征军的机枪,1944年5月,为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通道——滇缅公路,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
1944年5月11日起,霍揆彰将军率20集团军强渡怒江,向腾冲反攻,宋希濂将军率11集团军进攻松山、龙陵
焦土腾冲,全民参战,最后与日军巷战,战至9月14日最终收复腾冲,全歼守城日军3000余人,我军伤亡达18000余人
日军在龙陵布置重兵、堡垒,我军三攻龙陵,战况惨烈,伤亡28384人才最后全歼日军10640人
盟军和中国远征军将军群雕像:孙立人、史迪威、陈纳德、刘易斯、皮可、郑洞国、廖耀湘,1943年底中国远征军驻印度部队发起缅北反攻战
第五部分:逐寇出境
1943年10下旬开始中国远征军驻印度部队在盟军统一指挥下发起缅北战役,滇西反攻部队于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1月27日滇西反攻部队与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滇西反攻结束
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后继续横扫缅甸战场,三个月内挺进600多公里,3月30日与英军会师
第六部分:祈愿和平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暨中国战区中国军队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各地民众欢庆抗战胜利

国共重庆谈判

滇西抗战是全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十万将士浴血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将深深怀念他们,世世代代,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