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三日游(四)齐云山(上)

标签:
皖南三日游齐云山真仙洞府洞天福地桃花涧 |
云岩湖,漂流从缆车站开始,可一览青山绿水
登封桥,漂流到此回头
登封桥,在齐云山下岩前镇的横江之上,明万历十五年(1587)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桥成之日古知府正登台举行庆典,朝廷使者驿书亦至,升古之贤为广东按察副使,县民感其德政,祝他步步登高,将桥取名为“登封桥”。
登封桥,桥长147米,宽8米,高9.5米,两端引桥各长16米,桥面平铺条石,两边立有0.9米高的石栏杆,这是登齐云山的必经之桥
登封桥,八墩九孔,桥墩船型,设计巧妙可以抵挡洪水冲击
横江畔的齐云山和岩前镇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和四十六年(1618)两次经由此道登上齐云山,后人称为霞客古道
望仙楼,传说中此处有上古灵乙道人驾云成仙,这里就成了历代道徒守望成仙的“望仙台”
齐云山简介
望仙楼上可远眺黄山,近观齐云山诸峰
梦真桥,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横跨在桃花涧上,是历史上徽州学子求学成功后捐建的,桥左有棵千年榉树,寄托了世人“一举成名,梦想成真”的愿望,遂成为求学祈愿之桥
古道上的道教文化
栖真岩,唐乾元年间(758-760年)山东名道龚栖霞在此结庐修真,成为齐云山道教开山鼻祖
忠烈岩,隋末天下大乱,汪华起兵保境安民,后归顺李唐,被封为“忠烈侯”、“越国公”,徽州百姓为其立祠供奉,被尊为“汪公大帝”
寿字岩,位于忠烈岩旁丹霞石壁上,为宋代理学家朱熹所题,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正合周易卦数,暗喻阴阳和合之理
雷霆纠罚司,位于一天门门口,神像高举打佞金鞭,是仙界的执法官?
一天门,为一石洞,巨石拱顶。徐霞客赞曰“高爽飞突,绝似阊门”
穿过石洞,回头看,山形精巧如象,所以也称为“象鼻岩”
在碧莲池畔回望,“象鼻岩”形象更觉逼真
真仙洞府,集丹霞地貌、道教文化和摩崖石刻于一体,是道教推崇的“四象”风水宝地
八仙洞内供奉道教八仙
石坊刻字放大后均清晰可见,上方红字为清代重修的记载,下两处是明代所刻,记录宋御制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