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标签:
旅游青城山建福宫上清宫月城湖 |

上山路上第一个牌坊“西蜀第一山”,楹联: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

2008年汶川大地震青城山受损严重,这条上山古道就是灾后由澳门援助重建的

青城山入口牌楼

建福宫,位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屡有毁损。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

花坛也做成太极图案

青城山游山道上有亭阁100余座,其造型或为三角、四方、六角、八卦不等,古朴的凉亭融合了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三生万物”的思想

三层六角亭

石笋堂,位于石笋峰前,曾为青城第二小学,1955年5月5日,从万隆会议回国的周恩来、陈毅游览了青城山,归途中视察了这所学校,和师生亲切交谈,现学校外迁,这里成了游人小憩和缅怀总理的地方

黄帝望师廊,黄帝拜住青城山的仙人宁封为师,统一华夏后,特来此看望先生,经过此廊,故得名。

湖中游船

天然图画

清心阁

我们在这里乘缆车上山(自费上下60元)

位于慈云阁左侧的慈航殿

慈航普渡,道教中的慈航道人就是观音菩萨

位于慈云阁右侧的药王殿、长生殿、财神殿

512大地震遗迹,这块巨石原壁立于登上清宫山道之侧,数十吨重,地震发生时3000多名游客经过此地无一伤亡,无人时,忽然位移倾覆。此石传为赵公明点金之石,仙家常在此云游休憩,此石神异通灵,故在倾倒之时,左右随缘,蝼蚁无伤。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半坡上,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2008年地震后大修过)

三清大殿,供奉上清太上老君、玉清通天教主、太清元始天尊

老君殿,上清宫最后一殿,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

文武殿,1938年张大千入川,在青城山住了三年,他自称“青城客”,在此创作了十余首诗和千余幅画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老霄顶上,海拔1260米,原建有呼应亭,2009年改建成九层阁,高33米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阁内中空,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从上清宫到老君阁有500多米高,我们同去的几位不想再向上,我也就作罢,这幅照片是我女儿2008年地震前两天去拍的(好像只有六层)。

岩壁上的彩色浮雕“丈人泉的传说”,黄帝时期,黄帝受青城山仙人宁封之助,打败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为了表达对仙人宁封的感谢,黄帝封宁封为五岳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称为“丈人山”,统领“五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