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2014-01-08 09:08:16)
标签:

旅游

青城山

建福宫

上清宫

月城湖

 

    午餐后我们驱车来到青城山下,“问道青城山”,游览这座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被列入世遗名录的青城山。

    青城山东距成都68公里,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背靠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大200平方公里。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景色秀美,文物古迹众多,也是我们一般游客游览的地方;后山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虽有道可上,但时间有限,我们是无法去了。

    下午雨停了,但路上还有点湿滑。我们从停车场沿着上山步道先后经过情侣树、建福宫、天然阁、石笋堂、月城湖,再乘缆车后,继续上山游慈云阁、上清宫。虽然乘了一段缆车,但是山路坡度还是较大,我们同行者有一人几乎要放弃,在我们大家的鼓励下,总算慢慢上行到上清宫,而听说再向上到老君阁还有500米的高度,其他四人都不想上了,我看看时间也有点紧张,也就没坚持到青城山的绝顶,团队游总有时间限制,这样游完上清宫后,我们就原路返回了。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上山路上第一个牌坊“西蜀第一山”,楹联: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  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2008年汶川大地震青城山受损严重,这条上山古道就是灾后由澳门援助重建的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青城山入口牌楼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建福宫,位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屡有毁损。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花坛也做成太极图案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青城山游山道上有亭阁100余座,其造型或为三角、四方、六角、八卦不等,古朴的凉亭融合了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三生万物”的思想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怡乐窼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三层六角亭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石笋堂,位于石笋峰前,曾为青城第二小学,1955年5月5日,从万隆会议回国的周恩来、陈毅游览了青城山,归途中视察了这所学校,和师生亲切交谈,现学校外迁,这里成了游人小憩和缅怀总理的地方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黄帝望师廊,黄帝拜住青城山的仙人宁封为师,统一华夏后,特来此看望先生,经过此廊,故得名。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上山步道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在半山上的月城湖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湖中游船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天然图画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清心阁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我们在这里乘缆车上山(自费上下60元)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悟真阁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慈云阁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镇山王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土地祠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位于慈云阁左侧的慈航殿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慈航普渡,道教中的慈航道人就是观音菩萨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位于慈云阁右侧的药王殿、长生殿、财神殿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512大地震遗迹,这块巨石原壁立于登上清宫山道之侧,数十吨重,地震发生时3000多名游客经过此地无一伤亡,无人时,忽然位移倾覆。此石传为赵公明点金之石,仙家常在此云游休憩,此石神异通灵,故在倾倒之时,左右随缘,蝼蚁无伤。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大道无为照壁,位于上清宫前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半坡上,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2008年地震后大修过)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老外和两个MM一起合影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上清宫,蒋中正于1940年题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左青龙殿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右白虎殿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花宫绚彩(左侧配殿)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道不外求(右侧配殿)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青城山上清宫,张大千题写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三清大殿,供奉上清太上老君、玉清通天教主、太清元始天尊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老君殿,上清宫最后一殿,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文武殿,1938年张大千入川,在青城山住了三年,他自称“青城客”,在此创作了十余首诗和千余幅画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展出张大千的字画(我看全是复制品)和其它书画作品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张大千当年的住处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文武殿供奉孔子和关帝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上清宫门楼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位于上清宫左前侧的千年古银杏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老霄顶上,海拔1260米,原建有呼应亭,2009年改建成九层阁,高33米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阁内中空,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从上清宫到老君阁有500多米高,我们同去的几位不想再向上,我也就作罢,这幅照片是我女儿2008年地震前两天去拍的(好像只有六层)。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我们乘缆车下山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索道下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缆车中拍到的岩壁上的慈航道人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岩壁上的彩色浮雕“丈人泉的传说”,黄帝时期,黄帝受青城山仙人宁封之助,打败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为了表达对仙人宁封的感谢,黄帝封宁封为五岳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称为“丈人山”,统领“五岳”。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丈人泉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林木青翠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云根,曾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940年题刻


名山大川游之青城山(一)
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没有景点导游,我们的随车导游,就基本上没怎么介绍,一路上主要是我们自己看,其实就是前山我们也还有不少地方像天师洞、祖师殿等等都没到,一是不在主要登山道上,二是时间有限,导游就让我们到上清宫。青城山主要特点就是“幽”,我们游山就是问“道”。道教是中国的国教,青城山与道教渊源历史悠久,据说,就是东汉末年在这里修炼的张道陵(被称为天师),尊老子为道教的创始人,开创了黄老学说转变为道教的先河。魏晋时期道教日益兴旺,以后历代各有崇道和抑制的变化,今天道教得以再度兴旺。人们信奉“道法自然”,我在下山的路上,穿行在清幽的林木之中,心中好像在想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想,一时间似乎人完全融入了大自然之中。我忽然有点明白“道法自然”的要义了。

    当然我还是个凡夫俗子,游山结束导游要带我们去游自费项目街子古镇,我想如果再放两个小时,我们游青城山可以再从容得多。不过外出旅游也只能服从导游安排,接下来我们将游街子古镇。。。。。。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