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谷南端就是著名的仙人洞景区。仙人洞位于佛手岩下,洞高、洞深各约10米,幽深之处有清泉下滴。名为“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石刻,洞中“纯阳殿”,供有吕洞宾石像,传说他就在此修道成仙的。仙人洞外乱云飞渡,右侧的观妙亭有一游仙石,凌渊突出,奇险无比,站在这里可观赏锦绣谷全景。当年毛泽东写下“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庐山仙人洞更加闻名天下。我在上世纪60年代,早已能背诵这首诗,并且向往着将来有一天,我也去看看,今天,我终于来了!
礼贤门——经过此门就到仙人洞了

仙人洞文字介绍

仙人洞对联:仙踪渺黄鹤
人事忆白莲

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

洞虽不大,但名气很大

洞中为纯阳殿,相传吕洞宾在此修道成仙

洞中石刻:洞天玉液

洞中石刻:仙人洞题
匡庐毓奇胜 擅名始晋宋 若无人登仙 奚留山上洞 仙在洞不名 洞留仙已去
我如追仙踪 碧海苍梧处 ——慈溪孙衡甫属题 镇海张补芳并书

洞内横匾:洞天仙境

洞内横匾:道地重辉

仙人洞旁的太上老君殿

太上老君——道教供奉的主要仙尊

老君殿前的御碑

仙人洞石刻省级文保单位,大部为民国时期的石刻

夏子晏坐处

贤者乐此

颐性养寿

周道复兴

总览群真

夏云

同舟共济——胡小妹(蒋介石秘书)题,1936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三上庐山与蒋会谈,蒋嘱题同舟共济,以示诚意

讵可报眠

柱笏而观

天在山中

常乐我净——李烈钧

一山含九江 五老分江湖 多少兴衰事 皆随云海除

游仙石上面:豁然贯通 ——马福祥,时任安徽省主席,1932年病逝
正面:纵览云飞——马鸿炳(马福祥次子)题

此处危险人不可进入,原是看锦绣谷最佳处,据说“暮色苍茫看劲松”中的劲松,即为此石松

蟾蜍石——远看犹如一蟾蜍

观妙亭——当年蒋zhongzheng在此看景连呼“妙妙妙”,遂改“访仙亭”为观妙亭

观妙亭对联:山川吐纳开灵境
文轨交通乐太平

谈判台介绍

谈判台旧址,位于仙人洞右侧

旧址现在成了卖品部

梵音泉——泉水下滴之声犹如敲木鱼,因而得名

泉畔好运池,洗手交好运
在仙人洞景区还有个名胜——御碑亭。关于竹林寺、御碑亭导游还讲了一个传说,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九江争夺战中,曾屡得周颠仙的帮助。称帝后,朱元璋突患热病,濒于死亡,宫内御医束手无策,忽报庐山赤脚僧送来温良药,朱元璋服后,立即病愈。太祖龙心大悦,命人到庐山寻访仙人,不仅未见到仙人,连寺院也未找到,只见巨石上刻有“竹林寺”三字,使者称奇,遂在附近建起访仙亭(即现在的观妙亭),回报太祖后,朱元璋感谢周颠仙的恩德,亲自撰文《周颠仙人传》并建御碑亭,以志纪念。

竹林寺(只有字没有寺),是座隐寺

关于御碑亭的介绍

长方形的御碑亭 外联:姑从此处寻踪迹
更有何人告太平
内联:四壁云山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朱元璋亲自撰文的《周颠仙人传》,御碑高4米,宽1.3米,厚0.23米

御碑亭三面开门,一面封闭,也很特别

仙人洞景区另一侧门

乱云飞渡仍从容

无限风光在此峰

山上树丛中的猴子

时已中午我们在这里候车,回牯岭镇用中餐
从仙人洞站乘车到庐山会议旧址站时间大约15--20分钟,我们就在此附近的一家土菜馆用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