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衙是又一个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是第二天上午去游览的。
平遥古城作为县治所在地,县衙署就位于城中偏西与城隍庙遥相对称。县衙始建于北魏,定型于明清。现保存下来的最早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0年),距今已670多年了。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对称布局,南北长203米,东西寛131米,占地2.6万余平方米。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个有机整体。前朝后寝,左文右武,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大门、仪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大仙楼,仪门外两侧厢房为赋役房,大堂前东西厢房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房,大堂两侧设赞政厅和銮驾库。东部有花园、花厅、粮厅、酂侯庙等,西部有申明亭、督捕厅、监狱等。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
“
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我很欣赏这里建筑上的楹联,它体现了许多做人为官的道理。同样值得称奇的是,据考证,清代晋商昌盛的百余年间,平遥县未出一任贪官。难怪一向惜墨如金的朱总理会为此衙,欣然题词,可见他对平遥县衙所蕴含的廉政文化的褒奖。
谦益雅评:
安邦保国理民情 平遥古衙是典型
廉政文化学封建 有点刺痛现代人

平遥县衙大门对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内容上联劝谕老百姓,下联告诫为官者。

仪门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 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仪门平时不开走两侧门,左侧宣化门

右侧恩荣门

大堂前的东西两厢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房

大堂---亲民堂,民字上多了一点,意为亲民多一点。
大堂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堂内匾额:明镜高悬

宅门里面就是知县休息办公的地方,门口有门子值守

宅门内对着二堂的匾额:天理国法人情
也是知县处理事务的基本准则

二堂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这里愧字少了一小撇,民字多了一点,意为有愧于民的事少一点,民众要多想一点

二堂主要审理百姓的民事案件

内宅对联: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 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

中厅---会客室

东房---知县卧室,清代规定知县不带家眷,并且异地为官,必须离出生地500里以上

西房---客房

大仙楼,楼下三间砖砌窑洞中为知县餐厅,东是厨房,西是厨子住房

楼上供奉狐仙的神龛,狐仙会守住大印

在大仙楼上看县衙,殿房虽多但都是一般青瓦,不能象城隍庙大殿可用琉璃瓦,礼制有关。


攀桂园---希望蟾宫折桂
小花园一部分

花园花厅对联:花荫昼静闻莺语 厅落春闲有燕泥

花厅东边的幽静亭

粮厅

酂侯庙---供奉汉代良相萧何

西部院落,有不少建筑,因曾经是县人民政府办公地被改建了,现还有不少没有复建。

知县乘的官轿,规格不高,还不如大的晋商

2002年4月,朱 在平遥县衙题词

挂在二堂门旁的朱镕基书写的“平遥县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