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自宋代以来主要格局没有大变,只是以后历代有所修缮、增建,形成了分列现在中轴线、北部、南部的系列建筑群。中部从大门开始,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排列于主轴线上。南部有台骀庙、水母楼、公输子祠、三圣祠、等建筑,北部有唐叔虞祠、苗裔堂、朝阳洞、东岳庙、文昌宫等建筑群。其中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被称为晋祠三宝。

晋祠大门---进门须买票

水镜台---一个大戏台面对献殿、圣母殿

水镜台匾额


会仙桥




金人台上四座宋代铁铸的武士塑像,英武阳刚,神态各异

位于献殿前的对越牌坊

牌坊右侧的鼓楼

牌坊左侧的钟楼

献殿---建于金大定十一年(1068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四驾椽屋,状如凉亭。

龟状匾额---献殿

整个大殿不用一钉,全靠斗拱和木榫连接

圣母殿与献殿之间用名曰“鱼沼飞梁”汉白玉十字桥连接(右侧)

圣母殿前鱼沼飞梁(左侧)
圣母殿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采用重檐歇山顶,平面广七间,深六间,殿身五间,周匝副阶,前廊深两间,异常宽敞,殿内无柱,内置神龛,中塑圣母,四周侍从42尊。殿内幽暗,前廊光线透过柱廊,映入内室,形成明暗相间,阴阳交错,朦胧幽谧,高深莫测的感觉,令人敬意倍增。

盘龙大殿匾额---圣母殿
前廊两间横梁上挂满了历代皇帝、重臣题写的敬匾,柱子上有多幅对联,两侧还有两位泥塑武士守卫。

显灵昭济圣母匾额

盘龙用木制架空在柱上,因为是周武王之王后,叔虞之母,圣母享八条金龙之尊













在大殿立柱上有三副楹联,其中有一幅是费新我按照清人词重题写的: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



上联:圣水溶溶九涯珠玉盪天光

下联:灵泉浩浩万顷琉璃穷地脉



御碑---字已看不太清了
周柏、唐槐,难老泉和圣母殿中宋代彩塑像,称为晋祠“三绝”。其中难老泉滋润了三晋大地,而彩塑像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举世瞩目。

位于唐叔虞祠前的北周柏树已历1500多年

两棵周柏依然苍翠

唐槐(有的称隋槐)距今也已近1500年了

难老泉就在亭子中央

难老泉亭匾额

难老泉亭中横匾

亭中央泉水从悬瓮山中涌出,此处成为晋水之源

从亭中水道流出此出水口,龙嘴吐水昼夜不息

著名的三七分水口,将泉水引入两条渠道三分南七分北,灌溉山西千倾良田

圣母殿彩塑是宋代留存的珍品---雍容华贵的圣母邑姜(塑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





这些彩塑像体态丰满俊俏,脸庞清秀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是宋代宫廷生活的典型人物造型,是中国古代难得的现实主义雕塑杰作。


台骀---治水功臣,被后人尊为汾水之神

水母楼中水母坐像,有个传说:有一民女,坐瓮上压住喷涌的水流,泉水就成了难老泉的源头,故尊其为水母

后人感恩敬匾---霑濡悬瓮

纪念鲁班祠---公输子祠
公输子祠门匾---巧思入神

三晋名泉殿

昊天祠

东岳庙

文昌宫

晋溪书院

董寿平美术馆

奉圣寺---唐大将尉迟恭的别墅
晋祠化了整整一个上午,到午后近一点才出大门,还有不少地方没到,别说细细看了。所以,我真想以后再来慢慢地欣赏,好在精华部分已经一饱眼福了,用餐后我们就直奔平遥而去。
谦益雅评:
三宝三绝晋祠博 半天怎可饱眼福
历史悠悠皆珍宝 再游一次不枉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