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殊像寺,沿着较平缓的坡道,北行约500米就来到了塔院寺。
五台山塔院寺原是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寺以塔名。因寺中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塔,和文殊菩萨的发塔,而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也是十大青庙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高耸的大白塔是全国现存同类最高大的塔,加之处于五台山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众多的庙宇,所以它便成了五台山的标志。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
大白塔又名大慈延寿宝塔,是明万历皇帝祝愿母亲李太后万寿无疆而重建的。按佛家正统说法是佛舍利塔,据传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其佛体烧就84000个舍利子,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84000座塔,分布于世界各地,每座塔内藏一个舍利子,五台山这座塔为中国19座佛舍利塔之一,重建时把原塔包在其中。塔身通高56.4米,须弥座高1.7米,塔身高50.27米,铜质塔刹高4.43米。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八卦八个方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从铜顶到铜盘由铜链来固定,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垂檐下方还各挂三个风铃。宝塔通体洁白,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身四周,遍挂风铃,共有252个,每遇风来,铃声悠扬,令人神往。大白塔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和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宝贵实物资料。
塔院寺还有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藏经阁和东院的山海楼、文殊发塔。文殊发塔高约7米,雕饰精致,小巧玲珑,同样有一个众生平等的美好传说,这座塔内供奉着文殊菩萨的头发。
谦益雅评:
五台标志大白塔
一大一小名在外
盛世梵音佑福寿
全家老少乐开花

塔院寺前

塔院寺外观
塔院寺牌坊,乾隆题词:清凉胜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山门
天王殿供奉观音菩萨---象征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就是观音转世

天王殿内韦驮菩萨

大雄宝殿称为大慈延寿宝殿

宝殿背面就是大白塔
殿内供奉释迦佛
左是文殊菩萨
右是普贤菩萨
转经筒
位于大白塔基座四周的转经筒
大藏经阁
乾隆御笔诗:两塔今唯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
藏经阁内精美佛像
满汉蒙文碑
转经亭
大白塔身挂了许多风铃

巍巍白塔
僧人做功课之处
僧人在念经

神情专注
位于东南角的山海楼(大悲楼)
文殊发塔,塔高7米塔内藏有文殊金发
双塔映辉
从山海楼上看塔院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