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位于浙江与福建交界的山区,群峰叠翠,人迹罕至,近年开通了高速公路,才使人们有幸深入山区小镇,一睹廊桥的芳容。泰顺廊桥有十几座,分布在好几个乡镇,我们的车下了高速公路,在山区乡镇公路开了大约30多分钟,就来到了泗溪镇。
下车,沿着小镇的石板路,向西再一个拐弯,泰顺廊桥(溪东桥)已经映入眼帘!廊桥透出古朴的韵味,曲线优美的飞檐,重彩依然、略显斑驳的大红漆桥身,中间高起的几间楼阁,浑然一体,如八字型横跨于东溪之上。桥畔有石碑记载:溪东桥(又称上桥)明朝隆庆庚午年(1570)知县王克家建,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高10.35米,单孔净跨25.7米。为目前浙南发现最早有确切记载始建年代的编梁木拱廊桥。颇具宋风,有较典型的地域特征和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头有宗祠老宅,溪边有古树,桥下溪水静静地流淌,显得十分安详。

泰顺廊桥---溪东桥

桥东端---虹气凌虚

桥中三间彩画、匾额



桥西端---民族精粹

全国文保碑

另一侧看溪东桥

桥畔的老屋
沿溪而下,穿行于小街和菜地之间,拐两个弯,就可以看到当地人称“下桥”的北涧桥。该桥始建于康熙年间,嘉庆年间重建,结构、外形和溪东桥相似。但北涧桥是个建筑群,桥头有几间民居古宅相连,尤其是桥头的参天千年古樟,树荫避天,清香弥远,衬托得北涧桥分外肃穆典雅。我在桥上桥下参观,遇到一位当地的长者,他告诉我,这里的廊桥,所谓编梁木拱桥,就是在主体构架上没用一根钉子,而是运用顶、别、撑、压的力学、杠杆原理搭置而成,构件都可以拆卸,便于整修。历经近200年的廊桥,竟不用一钉,不凿一隼,我们先辈的智慧,和中华文明的璀璨可见一斑。在惊叹之余,我不由得暗暗自喜,又长了一点见识!

北涧桥

一棵古樟一半树根已经凌空


桥中三间供奉佛像



近观桥两端的连体建筑

据说发大水时水会漫上岸,而廊桥归然不动

东溪

东溪畔新建的毓秀亭---对联:水水逥澜一方美景收眼底 桥桥相映百年胜迹壮人间
谦益雅评:
泰顺廊桥当今殊
数百丰腴安如初
古代造桥好秘方
如今常建豆腐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