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以前在电视里、有关文字资料上都已看过,唐代白居易就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而且我们去时已非牡丹花期,所以我们首先去看的当然是龙门石窟。从我们住的宾馆到龙门只有十几公里,由于在修路,去的车又多,车开得较慢,大约花了三刻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一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目前中国四大石窟留存最多的石窟(其它是: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最大的皇家雕刻艺术宝库。
走近龙门,只见青峰屏障,绿水畅流,龙门大桥雄跨于伊水之上。我们从北门而入,经过禹王池,随着人群瞻仰了潜溪寺,洞窟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内雕阿弥陀佛两侧两弟子迦叶、阿难侍立,然后是观音、大势至菩萨和两个力士,其中阿弥陀佛和大势至菩萨的形象最优美。沿着石阶平台前行几十米,就来到宾阳三洞。中洞北魏开凿,历经24年,化工80余万,始成。南北两洞都要到唐代才建成,可以想象,这么多的石窟,历代要有多少工匠在此辛劳。再经过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我们来到了奉先寺。
奉先寺当时隶属于皇家奉先寺,武则天捐出香粉钱而建造,是整个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致的造像。主佛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高达17.14米,头高4米,仅耳朵就有1.9米。两边是迦叶阿难、文殊普贤、两个力士共九尊佛像。这尊佛像雍容华贵,仪态万方,静静端坐,眉梢和嘴角含着微笑,头略低,目光与礼佛敬仰者交汇,显得温柔、睿智、典雅优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其他的佛像也各有特点,可惜有些已经损毁。
离开奉先寺,随着人流迤逦而行,经药方洞、古阳洞、火烧洞等石窟出南门,经过伊水大桥,来到东山。这里是新开放的,石窟少且破坏严重,主要有擂鼓台、万佛沟、看经寺、千手观音、高平郡王四寺等等,其中以看经寺最具特色。
龙门石窟十万佛像留存至今完整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中主要是经历了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周武帝和唐武宗的灭佛,和近代的盗凿,大量佛像流失海外,至今还有许多散失在国外。今天我们要努力保护好这些瑰宝。让这些宝贵遗产为我们继承发展中华文明发挥更大的作用。

龙门----陈毅题

龙门石窟
北门

龙门大桥

禹王池

1982年发大水水线,离地面近两米

潜溪寺佛像

敬善寺洞


宾阳中洞

被倒卖的浮雕



敬善寺洞门外两力士
摩崖三佛龛

被盗狮子

莲花洞的小佛像只有二厘米长


莲花洞顶

佛像

又是被盗的佛像

奉先寺

卢舍那佛像

多么逼真的佛像

两力士

奉先寺新旧对比


层层洞窟

药方洞

石窟

东岸远眺西山石窟

奉先寺居中

延绵一公里的石窟北段

东山石窟

又名大擂鼓

高处是高平郡王寺

仔细看还有不少佛像

千手观音损毁严重

高平郡王寺还有些佛像

看经寺寺东山最好的佛像

看经寺介绍

梅花石---花纹是天然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