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力培育信息消费市场的战略思考

(2013-09-03 08:36:23)
分类: 宏观经济

信息消费有望成为继房地产、汽车后的又一活跃消费新热点。发展信息消费,意味着整个社会运转效率的提高。作为现代服务业有机组成的信息消费服务业,能够有效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有数据显示,信息消费增加10%GDP每单位能耗下降1.8%,物耗下降1.4%,这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我省培育信息消费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信息化意识显著增强,在信息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向高层次转变,信息产品品种、数量成倍增长,都为孕育信息消费市场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信息消费对我省乃至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不言而喻。有研究报告表示,信息消费预计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带动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万亿元。

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信息消费市场的潜在优势加大了我省培育信息消费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国内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迅猛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上周公布数据:今年1月至5月,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已经达到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9.8%,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新兴消费信息消费领域的服务和产品快速增长。二是国家将推动“信息消费”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信息消费”除了直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之外,有助于推进第三产业,从宏观角度来看,蓬勃发展的信息消费正日益成为中国新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支点。近期国务院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保障今后3年信息消费年均增长20%以上的目标,将信息消费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其路径也逐渐眉目清晰。三是信息消费与各个行业快速融合。无论是农业、工业、商业都会与信息消费息息相关。例如,随着网络交易在规模和层面上不断扩大,网络销售产品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实体物品的销售以外,知识产权转让、广告设计、报刊发行等虚拟物品的交易数量也大幅增长,新的载体更新换代,会让信息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因素。四是信息消费具有绿色无污染,带动性强的特点。信息工业是低碳工业和生态环保产业,属于新兴的消费热点,对于中国消费结构转型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二、我省培育信息消费市场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内信息消费的普及和信息消费市场的成熟,影响我省信息消费的因素逐渐显现,暴露出许多制约信息消费的问题。

(一)城乡信息消费的数字鸿沟影响信息消费需求

我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问题。尽管我声网络介入率增长较快,但是网络的普及与应用方面,数字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信息消费能力尚且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被看作是网络革命中的“数字贫困”人口。城乡居民间较大的收入差距、农村地区较为薄弱的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导致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分化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到社会总体的信息消费水平。信息消费的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未来我省信息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同时也对城乡与区域统筹规划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数字鸿沟问题已成为我省信息化建设领域中,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

(二)信息政策和法律不健全增加了信息犯罪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安全标准、电子信息条件下资金安全保障、商务活动中的资金流安全保护、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电子邮件保密等方面都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为信息市场中的信息犯罪行为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其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显得更为欠缺,由此间接地纵容了信息犯罪活动,也因此使信息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落后的信息产业制约了信息消费水平的发展

信息产业为信息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为信息消费构建了支撑体系。目前,我省虽然在信息产品消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较差的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落后的信息产业结构,薄弱的信息产业基础限制了我省信息消费总量的提升,并对信息消费结构的提升产生了制约性,最终导致了我省一直处于较低的信息消费水平的现状。

(四)政策与资金支持不给力扼住信息消费的“咽喉”

目前我省对信息消费市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够,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践行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模式,工作着力点并未真正落实到企业上,缺乏普惠的扶持政策措施,没有良好的信息消费市场发展环境,不能激发出企业的动力、活力和创造力。

三、大力培育我省信息消费市场的建议

为实现今后3年信息消费年均增长20%以上的目标,我省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制约我省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加快我省居民信息消费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相应策略,实现黑龙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黑龙江的新发展。

(一)充分认识信息消费的重要性。信息消费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要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把培育发展信息消费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要进一步研究明确信息消费类别和范围。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无所不在,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从工作角度考虑,要选择好重点领域,既要关注直接的信息产品类消费和信息服务类消费,也要重视通过信息技术平台间接实现的居民消费等方面。

(二)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为我省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将对我国信息消费水平的上升起到直接推动作用。据统计数据分析,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将会带来社会整体信息消费支出额提高 3.85 个百分点。因此,我省应加快改善现有收入分配方式的脚步,应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是税收政策,缩小城乡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降低基尼系数。努力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带动我省信息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快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和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深化医疗救助、灾难救助、以及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方式,遏制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进而遏制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差距的扩大。

(三)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规模。一是实施“宽带龙江”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提升3G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二是加快“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加快就业信息全省联网。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三是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拓展新兴服务业态,开展物联网等重大应用示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确保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在政策层面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进一步探索资本进入机制。如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并加快审批进程;改善信息消费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对相关产业的创新型企业予以优先信贷支持,并考虑放宽创业板、新三板等融资平台对信息消费小企业的准入标准,稳步扩大信息消费企业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发行。这些政策将对提升市场竞争活力,促进创新起到积极作用。第二,鼓励技术创新。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消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如按相对较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研究开发费进行税前加计扣减等等。第三,发展作为新兴产业的信息消费,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跟上时代脚步,使企业能够作为市场主体焕发竞争活力。比如,目前的《公司法》强调按实际出资额享有股权,但信息消费服务业中的小微企业在获得风投时,往往要给创业团队一些不需要出资的股权,《公司法》对这些情况尚不支持。

综上所述,随着第二代互联网革命的到来,智能网络将成为新业态,信息消费将成为新热点,我国经济深层次转型升级,消费在拉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将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加大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力度,培育做大信息消费的新增长点,深层次调整消费结构,引领全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