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页岩气开发要量力而行

(2012-11-25 08:34:43)
标签:

页岩气开发

困难

杂谈

分类: 宏观经济
中国页岩气开发要量力而行


近两年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了全球页岩气开发热潮,我国页岩气开发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开发热中做点冷思考。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水力压裂和水平井技术取得突破,带来了页岩气产业的革命和繁荣。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122亿立方米,仅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2%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经达到1428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比例达到23.3%;近10年来年均增速超过25%EIA预测,未来美国页岩气产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将达到2500亿立方米,约占天然气总产量的36%2030年将达到3800亿立方米,约占天然气总产量的49%

美国“页岩气革命”爆发后,世界很多国家纷纷想复制美国奇迹,我国也是如此,最近形成了页岩气开发热潮。现在看简单地“复制”美国模式并不容易。除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外,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美国拥有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大量的中小企业都被允许自由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分摊了投资成本,激发了投资热情;二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各种税费减免、基金支持降低了产业准入门槛;三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庞大的管网为页岩气的运输和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可忽视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油价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为页岩气的开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国《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基本完成页岩气资源的评价,到2015年实现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达到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实现页岩气规模化生产,2015年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经过“十二五”的铺垫,我国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大投入,实现页岩气储量、产量双突破,力争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超过600亿立方米。《发展规划》为我国页岩气产业描绘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也可以从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中借鉴经验,但是在我国重现页岩气“美国奇迹”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我国页岩气资源总量尚未落实。EIA发布的《全球页岩气初评》显示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发展规划》认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超过常规天然气资源。两种估算都显示出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调查和评价,上述资源量的科学性仍然不高。另外,我国页岩气藏复杂,资源赋存条件差,且多分布在地形复杂的区域,为资源认识、开采带来极大的难度,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

其次,我国页岩气开发缺失核心技术。到目前为止,我国初步掌握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直井压裂技术,尚未掌握水平井分段压裂等专门技术,直接制约了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我国还必须开发出适合自身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开发技术。

第三,我国页岩气市场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进入页岩气行业依旧困难重重,紧靠少数企业难以保证投资 的充足。天然气价格处于政府管制下,被严重低估,难以反映实际供需关系,打击了企业开发页岩气资源的积极性。针对页岩气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总体来说力度不够,政策缺位较为明显。

第四,我国页岩气开发同样面临环境保护问题。页岩气开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我国页岩气开发的潜力地区多集中在干旱缺水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等,极容易造成水资源紧张。另外,注入地下的裂解液极有可能污染地下水,向页岩层大量注水也可能导致地层滑动,引发地震。正因为如此,美国页岩气开采也遭到了部分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质疑。

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正进入黄金时期。然而,这仅仅是对常规天然气而言。我国天然气产业要真正进入黄金时期,对煤炭、石油形成规模替代,必须要有非常规天然气的快速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还不具备发生类似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但未雨绸缪总是有益处的,一蹴而就反易造成事倍功半。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是酝酿了多年之后才最终发生;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先热后冷也是现实教训。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我国页岩气开发指明了方向。为此我国页岩气开发要立足于打基础。只有打牢基础,理顺关系,科学规划,才能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促进我国页岩气产业开发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