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杂谈 |
分类: 宏观经济 |
我国制定并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突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这一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成为各级党和政府工作的主旋律,近几年转方式调结构有了重大进展,十八大之后要进入科技创新的攻坚阶段,突现新的突破。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全局和全过程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已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中央确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善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要任务,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大的突破,关键在科技创新。可以说,没有核心技术,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比如,我国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大型装备的核心部件和控制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发动机一直是航空产业的瓶颈,大飞机和先进军用机还得用进口发动机。我国是第一造船大国,但船用通讯导航系统、主机阀门控制系统都需要进口,5万马力以上动力系统百分之百靠进口。根据相关院士建议,国务院已经决定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新列为重大专项, 要举全国之力攻克这个难关。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第二代互联网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接,将彻底改变世界。信息产业虽然在系统设备研发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核心处理器、基础软件、高端元器件和高性能计算等基础性技术还有待突破。每年进口芯片的费用达1500亿美元,超过了石油进口的费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而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可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主力军。美国由于突破了人工地震和水平钻探等开采技术,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商业开采页岩气的国家。
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崛起,新材料、新能源革命将引领工业革命的新潮头。美国能源信息署近日估计,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可能超过美国,但我们的开采技术研发才刚刚起步。新能源汽车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但电池、电控、电机等核心技术仍然是难点。新兴文化业态需要网络数字技术、新型显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作为支撑,这方面我们与国外差距较大。随着传统的低成本优势不断减弱,我们能否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优势,关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关乎中国现代化的成效。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制和紧迫感,推动我国的发展真正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为持续繁荣提供不竭动力。
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事关战略大局。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三大目标: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建成创新型国家;第三建成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大目标还有八年的攻坚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必须一以贯之契而不舍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