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分质供水杂谈 |
分类: 改革探索 |
从2005年开始,哈尔滨市开发磨盘山水库作为新的饮用水源,解决了哈尔滨市区六百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哈市百姓的一致好评,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但是运转多年来,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当时我担任省科顾委宏观经济专家组长,曾建议把哈市老自来水留作卫生用水,把磨盘山水专做饮用水,用小管进千家万户,分质供水,价格双轨,可以节约磨盘山水,永远解决饮用水源问题。当时未被采纳,现在磨盘山水库水源不够,急需寻找建设第二、三水源问题。为此又重新拾起我的方案进行重新讨论。
一是供水安全的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供水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首先是水质性的供水安全,比如松花江可以作为哈尔滨市的水源,但是受季节的影响,有丰水期也有枯水期,丰水期水质会好一些,枯水期水质比较差,水中含有部分重金属无法清除出去,无法用作饮用水,就出现了有水但是仍然缺水的现象。其次是水源性的供水安全。目前,磨盘山水库作为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地,铺设两条管线,日供水量达到90万立方米,输送距离达到 180公里,容易受到地震、严寒天气、战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哈尔滨没有备用水源,饮用水供应将无以为继。
二是供水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哈尔滨实施“南拓、北跃、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松北科技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新城、群力新区、哈西新区,哈尔滨的城市化步伐加快,扩容量不断增大,水资源的消耗量也在成倍增加,未来可能会出现磨盘山水库供水不足的问题,亟待寻找第二乃至第三水源。
三是供水成本太高的问题。由于磨盘山距离哈尔滨主城区比较远,输水管线长达180公里,供水成本高。来自180公里之外的磨盘山水库的水用作工业用水或者洗澡、洗衣服、冲马桶,成本太高,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哈尔滨市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卫生用水量特别大。
此外,哈尔滨市目前日用水需求量达到120—130万立方米,磨盘山水库的日供水量在90万立方米,大约有40万立方米依赖于地下水。比如松北区的供水全部来自地下水,长期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影响生态完全,而且地下水补充起来非常困难,深层地下水无法补充。地下水金属含量高,人们长期饮用容易患结石病,工业用水使用地下水,会产生大量的锈诟,威胁安全生产。
专家建议,哈尔滨市应把哈尔滨市的饮用水与工业、生活卫生用水彻底分开,采取分质供水、按质论价,采取两套管网供水,使用新管网输送来自磨盘山水库的水,用作饮用水,老管网输送松花江水用作为工业和生活卫生用水,彻底解决哈尔滨供水问题。
实行分质供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实行分质供水后,磨盘山水库的水只用于哈尔滨市饮用水,需求量大幅度降低,按照磨盘山水库的蓄水量足够供应哈尔滨市的饮用水,不需要再去寻找第二、第三水源,还能够防止其过度开发,保护磨盘山生态环境,实现磨盘山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实行分质供水可以避免新水进老管道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哈尔滨市供水管网已经使用了几十年,锈诟情况十分严重,来自磨盘山水库的水进入老管道后,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居民饮用水的质量。采取分质供水,建设新管网专门用于输送磨盘山水库的饮用水,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第三,按质论价,在价格上实行双轨制。来自磨盘山的水输送距离远,必须经过处理才能用作饮用水,成本高,质量好,价格可以相对较高;松花江的水只要经过沉淀,不用其他措施处理,就可以直接用作工业用水和生活卫生用水,成本比较低,质量稍差,价格可以相对便宜。这样既能够解决目前将磨盘山的水用作工业用水和生活卫生用水的浪费问题,也可以引导居民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第四,按照分片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在哈尔滨市区局部建设新管网,实行分质供水。第一步首先在松北区、群力新区及华南城等靠近松花江和阿什河的区域实行分质供水,现有的管网可以用来输送松花江水,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卫生用水,重新铺设一条管网,引入磨盘山水库的水,用作饮用水。第二步在南岗开发区、动力区逐步实行分质供水。最后再考虑道里区和道外区。分质供水符合客观规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早办早主动,否则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