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负利率加息杂谈 |
分类: 改革探索 |
我国5-7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在攀升,5月CPI为5.5%,6月CPI为6.4%,7月CPI上升到6.5%。这说明物价水平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
从银行利率水平看,尽管今年已三次加息,一年期利率达到3.5%,三年期利率5%,五年期利率为5.5%。但是银行利率水平一直低于物价水平,始终处于负利率的状态。
一、负利率是这样算出来的
通胀率与存款利率相减之差为负利率。二者相比较来看,目前我国物价平均水平一直高于银行利率水平。
自2010年2月以来,CPI同比增长2.7%。而一年期利率是2.25%,宣告负利率的时代的到来,截止到2011年8月份,负利率已经持续了17个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当前6.5%的通胀率与3.5%的存款利率之间的悬殊给储户带来3%的利息损失。举例证明,现在储户存一万元,一年后至少损失300元,致使储户的存款大量缩水和贬值。
二、负利率带来的后果
一是造成相对货币贬值,给储户带来损失。存钱越多损失越大,影响了储户储蓄的积极性,放慢了资金回笼的速度。
二是难以稳住银行存款规模,有些地方已出现了储蓄大搬家的现象。银行的基本功能是揽储放贷。负利率导致储蓄量下降,有资料显示我国银行7月份储蓄量下降6680亿元,由此造成造成银行信贷货币资金量下降,加大社会上的“钱荒”。
三是负利率带来的贬值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民众的消费热情。不少民众不得已“捂紧口袋过日子”,不利于拉动消费和扩大内需,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四是负利率助推物价上涨,加大通货膨胀预期,为此有关部门必须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控制成本,控制物价,减轻企业和民众的负担。
三、专家对加息的建议
目前政府对加息有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不加息则负利率导致储蓄下降,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加息又怕加大企业成本负担,加剧“钱荒”困局,伤害实体经济,影响经济发展。
但是权衡利弊取其优,专家还是建议抓住主要矛盾尽快加息,才能利大于弊。
专家建议可供选择的加息方式:
一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如在八月末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十月初长假之后,银行适时加息,提高存款和贷款各0.25个百分点。前两次加息笔者都做了比较准确的预测,今年2月份笔者预测4月上旬加息,结果4月6日央行决定进行第二次加息;笔者5月份曾预测7月上旬要第三次加息,结果加息日是7月7日。(以笔者的博客为证)
二是可以考虑不对称加息,即只提高存款利率,不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可以规避上述的两难,既解决负利率稳住存款规模,又不提高贷款成本,减少中下企业信贷融资难。两全其美,可以施行。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兼备的,这种不对称加息等于减少银行揽储放贷的利息差,冲减银行利润增加亏损,银行会不会接受?我看很难,银行不会吐出这块既得利益去支持不对称加息的,除非政府能给银行政策和补贴?储民和企业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