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消费券是拉动内需的最佳途径
(2009-03-10 09:26:14)
标签:
消费券拉动内需途径 |
分类: 改革探索 |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是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扩大内需关键是扩投资,扩消费,目前有两种呼声:一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提出要加快减税,企业目前面临困境,裁员歇业风盛行,政府要少收税,藏富于民,企业才能降低成本度过难关。还有一派人以普通百姓为代表,要求赶快发行消费券,拿消费券去买东西,直接刺激消费提振经济,是拉动内需的最佳选择。
一、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面临着大面积消费疲软的态势,购买力低下,造成企业开工不足,库存增加,加剧了经济衰退。民众越不消费工厂就越销售不出去产品,越卖不出去产品越裁员,越裁员民众收入水平就越低,消费者就越买不起产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中国这次消费不足是全方位的深层的消费疲软,即期消费不足,预期消费也不旺。过去是一来危机穷人捂紧钱包不敢消费,富人照常消费,这次是富人和穷人都不敢花钱了。探究消费者的心态,富人认为,虽然我过去的钱很多,但这次金融危机来了,我的资产蒸发了,财富缩水了,消费自然就没有底气了,所以就造成了富人消费的疲软;穷人认为,现在工作难找,钱难挣了,可花可不花的就别花了,穷人也在捂紧钱包,保守消费。这样就造成了全方位的消费不旺,生产不火,经济难以复苏。
现在国家采取了很多办法来刺激消费,比如说这次家电下乡,我国的家电行业出口受阻就转内销,重点在农村。国家财政拿13%价格补贴,刺激家电下乡消费,一举两得,家电企业库存积压少了,农民的家电更新了。最近专家正在研究如何调动中国20万亿的民间储蓄,将笼中老虎放出来成为生产力和购买力。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都已经发行了消费券。目前是经济萧条,百姓都不花钱消费,政府发行消费券,凭券免费购物,这样企业得救了,减少库存,扩大销售,把市场也带火了。有的专家提议不发消费券直接发人民币,但会担心仍然有人把钱存起来的现象,变不成购买力;有的专家提出给百姓发国债券,岂不知发国债只是发财富,但变不成现实的购买力。
二、发放消费券是还富于民的过程。
我国拉动内需动用的大部分是国家财政资金。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一直大于GDP增幅两倍以上,国家积累率偏高,消费率偏低,这次把财政资金用消费券的方式发给民众,以此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财政资金是由税收形成的,税收是民众创业利润的上缴部分,这次国家用于扩大内需的财政资金,拿出一部分给居民发放消费券,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过程,也改革国家积累与消费的比率,调整国与民分配关系的直接体现,也是还富于民的新方式,把财政资金直接变为民众消费行为的捷径。
三、发放消费券可分为全国消费券与地方消费券两种,以3:7比例为宜。
现在继杭州以后,重庆、上海等地都是主动操办发放消费券事宜。他们既有实力又有积极性,为各省带了个好头。中央应给政策,让各省、自治区政府可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GDP和CPI的变化情况,视自己财力酌情发放。发放消费券的金额可以从1000元到4000元不等。由此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发放两个层次的消费券。中央财政发放消费券属“全国粮票”,有利于居民出省跨境旅游、购物、消费。为此建议今年发放消费券最好是在“五一”长假前更为适宜,有利于营造民众购物、旅游消费的高峰期,尽早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