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08年是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年,防止大落大起,保证经济健平稳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我国这次宏观经济调控从2006年开始启动,到现在已历经2年多的时间,是分为三个阶段走过来的:
第一阶段是从2006年7月到2007年末,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主要导向是降低过高的GDP增长速度,降低投资,压缩贷款数量,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物价,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软着陆,防止大起大落,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末到2008年6月,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主要导向是在2008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两个防止”,即一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二是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变成全面通货膨胀。6年来首次提出紧缩银根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量,减少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从根本上遏制物价上涨。
第三阶段是从2008年6月到现在,国家根据目前经济运营情况和国际上形势变化的新特点,调整出台了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具体表现为四大变点:
一是由“两个防止”变成“一保一控”。前段时间,中央宏观经济调控在“两个防止”上,特别是在调控GDP增长过快上,起到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但是又同时出现了经济下滑过快,可能会导致经济紧缩和滞胀的危险。为此中央提出“一保”即要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的速度,防止大起大落;“一控“即要重点控制物价上涨,这也是近期宏观经济调控的工作重点。因为现在资源性产品涨价的压力很大,上游产品涨价必然带动下游产品涨价,控制物价上涨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二是宏观调控节奏由点急刹车变成点刹车。例如从紧缩银根变成适当放松银根,银行降低一年息贷款的利率为0.27个百分点,央行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此举在于刺激银行加快放贷,刺激中小企业增加短期贷款,解决大量中小企业以及南方沿海一带诸多企业融资难、企业长期贫血而发展乏力的问题。
三是国家管理层开始注重救助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最近由于美国次资危机的风险,再度引发了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美国的投资公司先后有四家出现了接连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陆续有多家商业银行出现了金融风险。美国政府提出7000亿的救助计划,受此影响,我们国家也开始对印花税实行单项收费等三项利好消息,刺激股市回暖,解决股市长期阴跌的问题,以此来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
四是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由原来的“一刀切”改为“分类指导”,提倡有保有压,有所区别,特别是对东北、西北的一些贫困地区及边疆省份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加快经济发展。黑龙江省相对落后,过去发展不是过热而是过慢,提出要更快更好地加快发展,由于地域发展不均衡,宏观调控中有保有压、分类指导,体现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灵活性,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信,有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最近的四个变化和导向,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新形势下,应对国内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保证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