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是资源大省,也是工业大省,发展新型工业化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是黑经江工业经济的唯一走势和出路。新型工业化切准省情,对黑龙江经济发展更有意义。
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档次,上规模
黑龙江的传统产业需要改造升级和上规模,这是要做的第一篇文章。黑龙江是工业大省,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它的工业基础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在“一五”和“二五”期间,黑龙江上了26项,这是第一部分资产。二是抗美援朝期间,鸭绿江边战事紧张,中央把辽宁、河北的25家企业迁入黑龙江,把工业化向北转移,进行南厂北迁,把黑龙江武装起来,包括现在哈一工具、哈轴等共有48家,这是黑龙江工业化的老底子,这是第二部分资产。三是在60年代,黑龙江开发建设了大庆、龙涤、黑化等一大批骨干企业,这是第三部分资产。
这三部分加起来是黑龙江工业化的老底子,现在这些企业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设备老化、人才短缺、包袱沉重。黑龙江机电装备工业、重石化工业在全国排在第一位,黑化、涤纶、大庆的石油和石化在全国都是举足轻重的,这些老传统产业不能丢,要依靠规模将其做大,要依靠升级将其做强,依靠信息化拉动工业化,实现管理创新,这都是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黑龙江的传统产业分为四大块:即机电装备工业、重石化工业、能源工业(煤、牧、油)和食品工业。要把这些传统制造业建成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改造升级,发挥好先天优势,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二、资源依赖性产业的替代与转型
黑龙江有13个地(市),有7个资源依赖型城市,其中包括4个煤城、2个林城、1个油城,结合省情的特点,对资源依赖性的城市和产业经过50多年的开发,低价位地为全国输送资源,超负荷做出了贡献。现在黑龙江的资源性产业面临着枯竭和塌陷的危机问题。
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老”在产业、技术、设备和体制上,这也是国家多年超负荷让黑龙江做贡献、低价收购资源造成的后果。四大煤城面临着塌陷和资源枯竭的问题,七台河再有十年就无煤可采了。大小兴安岭可采资源基本上枯竭,真正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不多,大部分都是一次采、二次采和三次采的次生林,超采森林好比是杀完青壮年,再杀红领巾,红领巾杀完了就该到幼儿园了,资源匮乏怎么办?生态危机怎么办?为此,林区和矿区都面临着大面积改造和经济转型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替代产业,用辅业救主业。
大兴安岭的资源依赖性产业现在面临着枯竭和转型,努力发挥替代产业,有三条:一是木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原木不出局,扩大附加值,多安排就业;二是开发矿产非木资源,形成工业规模,解决林区人口吃饭问题,增加财政性收入;三是上生态旅游项目。形成替代产业,缓解对木材的压力,这样才能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才能实现良性运转。新中国的林业开发当时是单纯的取木材,没有考虑生态问题,人口进得太多,林业局(场)布点太多,施业区面积偏小,森林一次性采光,没有回旋的余地。人口太多,大家都在吃木材、烧木材、砍木材,使每公顷林地的人口荷载量过高,最后形成了“蝗虫”效应,把林子砍完而陷入经济危困。所以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用替代产业把劳动力分离出去,把独木支撑的经济压力转移出去,作为主导产业的林业才能休养生息,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省要大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但大兴安岭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注意引进那些资源消耗小、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用高科技产业提升自己产品层次,多创产值、利润和税收。省委提出黑龙江省要发展六个高科技自主产业,塑料六大亮点:一是微电子技术,包括电脑、软件、动漫等都属于微电子技术;二是生物科技,包括生物制药、北药开发、生物制药等,生物科技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科技;三是建筑新材料的开发;四是新能源的开发;五是航空航天技术,包括哈飞、东安等骨干企业,还有做大做强哈工大在国防工业、航空航天方面的科技力量,拉动黑龙江经济的发展。六是环保技术,把环保作为一个产业,形成一个技术链,这也是一个高科技的朝阳产业。
四、寻求绿色工业化
要注重新型工业化中的生态和环保问题,真正把新型工业化变成绿色工业化。我省哈大齐工业走廊要建成绿色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要建成绿色基地。不能只是一味办产业、求规模、创税收,而忽略了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一边是争创政绩,一边却是坑害百姓;企业把利润揣在兜里,把环境污染扔给社会和百姓,这样蠢事我们不能再做,这种弯路我们不能走,我们规划的新型工业化一定要注重环保和生态问题,走出过去“先发展、后污染、再治理”的老工业化的弯路,那个过程太长、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不符合现代林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党的十七大文件和中央3月份的北京“两会”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作为一个战略问题,要给企业作为一个主打思路,研究其发展建设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我们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把我们的工业化寻求建成一个真正的绿色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把它解读开来有两个中心词:一是“工业化”,工业化不是新问题,各个国家都会遇到,都会走这个阶段,世界发展的五个阶段中第三段就是工业化。工业化是老问题,不是新问题,二是“新型”,有四个“新”值得思考:
一是“新”在体制上。新型工业化就新在体制上,体制是关键。我们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上高科技产业,我们的新型工业化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不搞国营的单一的所有制,要搞股份制混合经济,这是一种管理体制和经营主体上的创新。我们老工业化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其效益不佳,发展也太慢。新型工业化寻找新的动力源,让民营经济担当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角。
二是“新”在科技上。高科技、信息化引领新型工业化,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业化不叫新型工业化,没有信息化主导的工业化不叫新型工业化,“新”即新在科技含量上,新在科技产业的主导上。
三是“新”在管理机制上。管理要创新,实行集团化运营,股份化运作,新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在管理上寻求创新,更多的微机化、软件化管理,只有管理层次上去了,我们的效益才能提升。
四是“新”在结构上。新型工业化主要是“新型”这两个字,“新”在结构上,结构的创新就是一、二、三产业都要发展,新型工业化不能丢掉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要统筹协调发展,把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二元结构这三个结构合理调整到位,那么它支撑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化,才有现代化的味道,才有经济全球化这种新潮和前瞻性。
所以,对于新型工业化需要好好地研究,体制上、科技上、管理上、产业结构上怎么进行创新,把这四个“新”点做全了,才有资格、有能力说我们建设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这是黑龙江的出路,是全国工业经济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