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品油价上调的利弊分析

(2008-06-26 08:36:19)
标签:

成品油

汽油

柴油

涨价

利弊

分析评论

分类: 改革探索
    国家发改委决定6月19日开始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上调1000元,相当于每升汽油和柴油涨价0.86元。国内成品油涨价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油价上调之后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一周来,理论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权衡利弊,说法不一,笔者分析如下:

    一、国内成品油价上调首要原因是国际油价上涨造成的

    国际上受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的影响,油价一路攀升,最高摸至每桶140美元,最近一直在130美元左右徘徊,与2006年每桶44美元相比,原油价格整整上升了三倍。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每年在2.7亿吨左右,去年进口原油1.6亿吨。高价进口原油,使国内石油加工企业大幅提升了生产成本,带来了三个后果:一是中石化等大型石油加工企业出现巨额亏损,自报每吨亏损3000元(他们为了多报补贴所至,实际在2000元左右,如果企业管理挖潜,亏损可下降至1500元)。他们竞相向国家发改委呼吁成品油涨价,加大了市场压力。二是在国内外油价倒挂的情况下,国内石化企业减产、限产,偷偷向国外出口卖成品油,加剧了国内市场短缺,造成很多加油站排长队加油的状况。三是国内石化企业不是在节约挖潜强化管理上下功夫,而是转向国家财政要巨额财政补贴,每年达3000亿元左右。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再补下去,年末国家补贴将增至6000亿元。财政到了不能再补也补不起的地步,上调成品油价格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二、这次成品油上涨幅度之大,创历史新高。国家发改委不否认还有再调价的可能,肯定对国内的物价和股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尽管国家这次对出租车、农用油等行业给予了适当补贴,这属于花钱买稳定,但油价对市场冲击不可小视。成品油属于资源性产品,上游产品一涨价,肯定对中游、下游产品带来涨价的压力。现在大多数产业都与石油相关,所有产品的运输都离不开耗油。这次油价格上调肯定会增加很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带来轮番涨价的可能,给百姓生活带来冲击,加重日前的通胀局面,这个问题3个月后会看的更为明显。

    三、成品油价上调,有利于改变国内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

    这次油价上调通过价格的杠杆作用,一是有利于调整国内的产业和消费结构,加快开发新能源新产品,替代部分石油产品,改变中国石油消耗量过大的局面。二是有利于改革消费结构,中国私人汽车迅猛增长,目前已达2400万辆,北京、上海等地已出现严重堵车局面,一则恶化交通状况,二则加大了成品油消耗量和空气污染。这次油涨价加大了单位和个人的养车成本,遏制汽车的销售量。

    从股市上看,对石油企业股是利好消息,对汽车等消费性产业则是利空消息,利弊兼备其中。

    四、从长远看,创造条件逐步放开成品油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国家管制油价近期看是为了国计民生,长远看有悖于市场法则。用财政补贴哄着石化企业不涨价、少涨价,终归不是治本之举。财政补贴总有一天会出现补不起的尴尬局面。现在油、电、水等资源性产品原料是市场价格,成品是计划定价,两头不统一不匹配,涨价压力会越来越大。政府要把定价机制尽早还权于市场。

    因此,专家建议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创造条件,放开资源性产品的市场价格,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情况,让市场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优化产业结构,这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长痛不如短痛,出路在深化改革。还是让市场这只无形手来发挥作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