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汶川地震面广、灾重、损失巨大,灾后重建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少则在二、三千亿元,多则要六、七千亿元。这些资金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无非是以下几个渠道:
第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出资专项投入灾区重建。
第二,各类保险机构,按保赔约定出资赔偿及重建工作。
第三,动员全国民众、海外侨胞、各类慈善机构捐款,集中投入重建家园。除此之外,笔者还建议,能否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借这次救灾机会,动用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国内救灾重建,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综合效益。
一是我国外汇储备积累过高,现已达1.68万亿美元,如此高的外汇储备,加大了中国与世界各进口国的外贸磨擦,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内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动用外汇储备救灾合情合理又合法,要善抓机遇,尽早实施。
二是动用外汇储备国内救灾,对外可以减少储汇于国的外汇储备数量,有利于缓解外贸磨擦的压力,降低人民币升值的步幅,对内则加大救灾投入,减少市场上流动性过剩,这对于稳定物价、加强宏观调控也大有益处,我们何乐而不为!
三是我国1.6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30%购买了美国国债,现在美元大幅贬值,这部分外汇储备跟着缩水,估计这种自然蒸发的损失近1000亿美元以上。美元越贬,这种损失越大。
我们为何不趁国内这次救灾之机,动用外汇储备回国救灾,从中减少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此举美国政府肯定有意见,但支持中国救灾是大局,估计美国政府也不会为此而反目。此机会真乃千载难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建议政府抓住救灾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抓紧实施减持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数量,尽早化解和规避由此带来的外贸风波和金融风险。
四是动用外汇储备救灾,一则减少各级财政在重建中的资金压力;二则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减少因地震灾害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确保GDP增幅不出现大的波动,促进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一个经济专家的职业责任而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