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的北京“两会”都把看病难、吃药贵列为“三座大山”之首,热炒全国。
近几年医疗行业价格暴涨,以药养医、以医抬药、药价攀高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比如一个简单的阑尾炎手术,在1997年价格仅为300多元,2007年已涨为一万多元,整整提高了30多倍。现在农村一人有病,全家返贫,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已成普遍现象,真正是苦煞了患病的消费者。
另一头是制药企业在大面积亏损。目前由于国内制药行业的多头无序竞争,加之大量进口国外的“洋药”,挤压了国内市场,使得国内大量制药企业在薄利或亏损的泥潭中苦苦挣扎。2006年末,全国五大医药集团中上海、天津、广州医药集团的利润均出现负增长,分别为—9.9%、—37%和—16%,出现了一大瓶输液不如一小瓶矿泉水价格的尴尬局面。
一头是医患消费者承担高药价,一头是制药企业的低效益,中间的大额差价哪去了?
笔者调查发现,都让中间的流转环节层层吃回扣盘剥去了,真可谓苦了消费、苦了生产,中间乐了流通的“倒爷”和处方回扣的“医爷”!
现在药品从企业出厂的起点,到医院药房交款付药品的终点,药贩子层层加价,医院的领导、药房、医生层层吃回扣,最后药品翻价3—10倍,全都加价在患者的头上。小病大治,用高档药、进口药把患者当作“取款机”,宰你不商量,真黑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面对着医药行业两头苦、中间乐的局面怎么办?
只有改革医药管理体制,整顿药品流通秩序,纠正医疗环节的不正之风,扼制盲目进口药品,走出医保“迷宫”,还百姓一个明白和公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