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引发了每个人给自己建立新型知识结构的思考和选择。特别是各高校普遍培养文理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更突显建立T型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T型知识结构较好处理了学习中博与专的辩证关系,“T”上的一横标志知识的宽度和高度,一竖标志知识的深度和力度,要博中有专,专中有博,专博结合,防止博而太空、专而太死的两种倾向:
第一种是博而不专,博而太空,即长横短竖“┯”。这种人学术浮躁,什么都学却浅尝辄止;什么都通却样样都松,知识面杂而不精,没有自己的专长和立业之本,只能做一些管理类的工作,岗位上往往有适应性,但缺乏创新性。
第二种是专而不博,专而太死,即长竖短横“T”。这种知识结构适应于专业性科研,适合当专家,但在其它工作岗位上,则往往显露以下弊端:
一是这种人思想偏激,容易钻牛角尖,钻进去跳不出来,思考问题缺乏举一反三,看问题“一点论”,缺乏多维视角。
二是这种人性格迂腐,情商低下,高傲自负,不愿与别人沟涌交流,工作上咬死理,原则有余,变通不足,与人处事难,成功率不高。
三是这种人搞学问有深度,缺高度,由于知识面不宽,只专不博,就很难跳出庐山看庐山,工作上也很难创新出成果,正如世界20世纪最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经济学容易进入却难以出类拔萃。一位经济学大师必须是诸种天赋的综合。在某种意义上,他必须是数学家又是历史学家,同时还是政治学家与哲学家。”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研究也皆如此!
通过几百年科研的竞争和发展,已出现一种新现象:老学科出成果已很难,往往会在“交叉带”和“模糊界”派生新学科,研发出新成果,这已成定律。
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建立博中有专的T型知识结构,力求做复合型人才,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才有更宽的适应面和更高的成功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