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的批发与零售

(2011-11-10 18:15:12)
标签:

杂谈

自打北站只允许有票的旅客进候车厅后,我就只能看着母亲独自一人通过安检口,然后消失在滚滚人流中。我总是不放心,很怕她会迷路、会找不到检票口、会错过检票时间、会在车上睡觉以至于坐过了站,我站在候车厅的门口使劲看里面,等到检票时看到母亲顺利通过检票口,才算安心地离开,还给弟弟打电话告知他母亲已经上车了、大概几点到家、顺利回家后给我短信。

我曾经以为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场景太过矫情,我也曾经很莫名其妙当年父母送我上学的前后停留,可如今我成了当初的他们,反复叮嘱注意事项、主动拎重物、带着他们过马路、走在对方的左手边,像当初他们守护年幼的我一样。

往大义方面扯,你可以说我孝顺,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人世间最普通、最朴素的感情,不需要讴歌、不需要宣扬,更不必培养——培养一百万中华小孝子的计划,就如同成千上万个孩子给妈妈一块洗脚虚假到像一场作秀。孝道,远不是搞搞一场运动就能深入人心,它需要好几代人共同浇灌,代代传承,成为一个家族、一个村落、一个社区到一个民族的DNA

在我的家庭,我爷爷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二儿子早逝,大女儿远嫁,留在身边的其实只有三子三女。在农村老家,女儿是不养老的,所以在爷爷奶奶的养老问题上,三个儿子是绝对主力。

   分家时,大家共同约定:谁抓阄抓到爷爷的房子,爷爷奶奶就跟谁住,将来可能出现的一切费用由三家平分。尽管多年以来,兄弟之间没少因为分家闹过矛盾,但对于爷爷奶奶的养老没有出现大的分歧。妈妈说,当年奶奶罹患癌症,三位长辈(大伯、四叔和爸爸)暂停了小本买卖,轮流在医院陪护。两位老人算得上寿终正寝,并没有因为病重被三个儿子踢来踢去。再到老奶奶(父辈的奶奶)是在我爸值班那天,吃过晚饭准备睡觉时平静过世的。

时光辗转,当年爷爷奶奶依靠的叔伯如今也为人祖父母,但因为三位家长正当年,所以并没有激烈急迫的尽孝故事。或许可以从寻常生活中捕捉到我们这一辈人对孝道的理解:大伯年过五十,与堂兄嫂一直住在一起,从没有过婆媳不和的传闻出现,大伯训斥已为两子的堂兄时跟当年训斥其在学校打群架的样子没有任何区别,而堂兄从未顶嘴;四叔家刚过门新媳妇,堂弟他们独立成院,吃饭大约还是在一起,堂弟虽然年少狂妄,面对四叔多乖巧不敢造次;至于我家,严父在上,弟弟只有成年后与父亲有过侧面冲突,也不过两人隔墙气急大声叫嚷两句,而我更不敢在父亲面前大喘气,对于生病的妈妈我兄弟二人更不敢惹她生气。尽管父母还未到五十,但弟弟口中的“他们老两口子”“他们岁数大了”已经把他们位列至需要尽孝的年岁。

我曾经以家族的孝顺基因而傲,却发现身边很多同龄人的家庭都多孝子。大学宿舍好友阿慧的父亲连同兄弟姊妹照顾老人,争着对父母好,为老人善终。阿慧言语之间,对她的父母也有商有量,上下长幼有序。老张的爸爸是独子,独立赡养两位老人——他的爷爷与母亲,三十年与老人吃住在一个院子里,老张每周给奶奶打电话时,老人耳聋,老张一遍遍喊“奶奶”,直到她听见为止。

发生在我和我身边人的故事,孝顺是细化了的生活,是细水长流的点滴。而不是媒体报道中的大爱大义。与所谓的批量生产的孝子们,这些才是零售卖场里精致细腻的正品,我自己都极端厌恶用“正品”这个词来形容在我心目中无比神圣又纯粹的感情。

我喜欢看香港影视剧的原因之一是,片中的黑帮老大、坏蛋流氓,再穷凶极恶也对自己的爹妈低眉顺眼。之前的国内剧却少有类似的情节:他们把好人塑造成神,把坏人践踏得畜生不如。大概,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批发孝子的工程出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租房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