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寺位於敦煌市至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公路的左側,距市區約4公里。傳說古時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後被風沙所埋。1989年,由國內外佛教團體和敦煌市佛教協會捐贈,重建了雷音寺。1991年6月落成開光,並對遊人開放。
雷音寺原名解脫庵,亦名觀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無瑕禪師創建,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
雷音寺位於古絲綢之路的重鎮-甘肅敦煌市南4公里處鳴沙山下,月牙泉邊,這是從長安往西域唯一一所叫「雷音寺」的寺院,它自古就是東西交通的樞紐,也是中西文化的交匯處和中轉站。從晉到宋代,是西域大德弘揚佛法駐錫雲遊之處,更是中原高僧從陸路西行求法的必經之地。竺法護、法顯、鳩摩羅什、玄奘等高僧大德都在這裡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蹤跡。所以這個吉祥安寧的勝地,在唐代時就有「善國神鄉、佛國聖地」的美譽。
雷音寺現是敦煌市境內規模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莫高窟珍藏的《唐敕河西都僧統洪辯告身碑》中已提及「古雷音」,所以初創年代應在唐代之前,晚唐至宋代沿鳴沙山北麓,西起月牙泉,東至莫高窟,三里一座廟,五里一座橋,塔寺林立,袈裟遍覆,統稱為「西天古雷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