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31*1300)

(24131*1300)
清 徐揚 姑蘇繁華圖 設色紙本 遼寧省博物館
年代:清
作者:徐揚
名稱:姑蘇繁華圖
材質:設色紙本
卷
尺寸:1225厘米 * 35.8厘米
藏地:遼寧省博物館
賞析:
(12525*5247)

(12375*5247)

(12375*5247)

(12375*5247)

(12375*5247)

(12375*5247)

(12200*5247)

(12225*5247)

(12300*5247)

(12375*5247)

(12369*5247)

(12343*5247)

(12375*5247)

(12350*5247)

(12425*5247)

(12450*5247)
《姑蘇繁華圖》(題跋中稱其為《盛世滋生圖》)是清代宮廷畫家徐揚創作的一幅紙本畫作。該作品完成於1759年,歷時24年,圖全長十二米多,畫面「自靈岩山起,由木瀆鎮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介獅和兩山之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山塘橋,至虎丘山止」。據統計,畫中約有一萬兩千餘人,近四百隻船,五十多座橋,二百多家店鋪,兩千多棟房屋。
《姑蘇繁華圖》以長卷形式和散點透視技法,描繪了當時蘇州「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市井風情。
畫面自靈岩山起,由山下的木瀆鎮東行,過橫山,渡石湖,入姑蘇城。再自葤門出閶門外,轉入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東,由鄉入城,重點描繪了一村(山前)、一鎮(蘇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畫筆所至,連錦數十里內的湖光山色、水鄉田園、村鎮城池、社會風情躍然紙上。明清時期的蘇州是江南著名的大都會,但可能是由於城區內的狹小和管理問題,當時蘇州最發達的商貿中心並不在城內,而是閶門城外至楓橋鎮的那一段地區。
(高清局部:1500*5247)
《姑蘇繁華圖》將閶門作為重點加以描繪,並將這部分景緻安排於圖卷接近尾聲的高潮位置。在沒有照相機的18世紀,《姑蘇繁華圖》非常可貴地為我們記錄下了閶門商業繁茂的景象。粗略計算,全幅畫有各色人物1.2萬餘人,各色房屋建築約2140餘棟,各種橋樑50餘座,大小官船、貨船、客船、雜貨船、畫舫以及竹筏等近400多條,各種商號招牌200餘塊,涵蓋了珠寶、鞋帽、涼席、樂器、盆景和絲綢等50多個手工行業。除了經營本地土產,店鋪里所經營的更多是來自外地的名產,有些甚至來自國外,真是「山海所產之珍奇,國外所通之貨貝,四方往來,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輳」。完整地表現了古城蘇州市井風貌。
題跋:
徐揚:「欽惟我國家,治化昌明,超軼三代,幅員之廣,生齒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
圖寫太平,為盛世滋生圖一卷,臣執藝所有事也。其圖自靈岩山起,由木瀆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從太湖北岸、介獅何兩山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山塘橋至虎邱山止。其間城池之峻險,廨署之森羅,山川之秀麗,以及漁樵上下,耕織紛紜,商賈雲屯,市廛鱗列,為東南一都會。至若春樽獻壽,尚齒為先,嫁娶朱陳,及時成禮。三條燭焰或掄才於童子之場,萬卷書香或授業於先生之席。跟著歌於野,行者詠於途,熙嗥之風,丹青不能盡寫。要皆自我朝聖聖相承,深仁厚澤淪浹於百有餘年之久。我皇上鑾輿再奉,行慶施惠,有加無已。斯地斯民,故能感激鼓舞,樂樂利利,交相勸勉,共為盛事之良民,其偶然哉。昔孔子適衛,惓惓於富教之謨而未行之焉,至今日而全盛矣,大備矣。皇上宵旰憂勞,猶且視民如傷,無時少釋,所以保泰持盈,永太平福澤於無疆者也。臣執事內廷,能不益加觀感以摹寫帝制光昌於萬一乎。圖成語乾隆乙卯九月,臣徐揚敬跋。
鈐印:
《姑蘇繁華圖》共鈐有十七方印章,除「東北博物館珍藏之印」,其餘十六方全為皇帝御覽之章。其中乾隆皇帝就佔了十二方。鈐於畫幅之上的八方是乾隆皇帝的鑒賞用章,也是清宮收藏的憑證。畫心內七方分別為:「石渠寶笈」、「石渠定鑒」、「寶笈重編」、「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鑒賞」。
據阮元《石渠隨筆》稱:「凡列朝臣工書畫皆用此七璽物」。另有「御書房鑒藏寶」一方與以上七璽合用,即所謂「鈐用寶璽曰八璽全者」。圖上八璽俱全,當是在繪成不久鈐用的。另有一方騎縫章「洗盡塵氛爽氣來」,為乾隆帝閑章之一,反映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審美情趣。在畫卷隔水綾上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和「太上皇帝之寶」分別是乾隆帝七十歲、八十歲和八十五歲後啟用的印章。
乾隆以後的皇帝在畫卷上鈐御覽章的有兩人,嘉慶一方、末代皇帝溥儀一方。
(14180*3000)

(14065*3000)

(14065*3000)

(13908*3000)

(14065*3000)

(14086*3000)

(14065*3000)

(14180*3000)
作者:
徐揚,字雲亭,蘇州吳縣人,家住蘇州閶門內專諸巷,原為一名監生,擅長人物、山水、界畫,花鳥草蟲亦生動有致。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到蘇州,徐揚和同鄉張宗蒼獻上了自己的畫作,得寵,二人被任命為「充畫院供奉」,當年六月徐揚領旨來到京師,從民間草根一躍吃上了皇糧。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被欽賜為舉人,授內閣中書。
清宮如意館有這樣記載:「內開為六月初二日員外郎郎巨培奉旨:畫人張宗蒼、徐揚每月錢糧公費照余省、丁觀鵬一樣堂給,於六月起。欽此」。又「賞緞一匹」。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被欽賜為舉人,授內閣中書。徐揚世居蘇州,曾經參與過《蘇州府志》、《蘇州府城圖》、《蘇州府九邑全圖》、《姑蘇城圖》等地圖的編繪。
另一版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