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一卷.郭璞注.王崇庆释义.明万历时期大业堂刻本
簡介:
此《山海经释义》(王崇庆著)十八卷,为陵书林周如山大业堂刊本。王崇庆,明代学者,开州人(今河南濮阳),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王崇庆一生没有其他爱好,只爱著述。附一册《图像山海经》,有图七十五幅。这个版本的《山海经释义》,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收录,并称“此书全载郭璞注,崇庆间有论说,词皆肤浅,其图亦书肆俗工所臆作”。此本扉页题:
(图绘全像)山海经广注,
太史汪舟次先生鉴定,康熙己巳新镌,玉堂重梓。按广注为清吴任臣撰康熙六年初刊,此或为其新刊本之扉页,而书贾误置于释义本之前。
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我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全書現存十八篇,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此內收明清多個版本:格古齋本、群玉書堂刻本、還讀樓刊本、大業堂刻本、金閶書業堂本等等。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個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信息。《山海經》中對於動物的記載,據統計有277種之多,有虎、豹、狕、熊、羆、狼、犬、兔、豬、馬、猴、猿、猩、犀、牛、彘、鹿、麂、類、豚、禺、羚、羊、象、蛇、螻、猥、訾、駝、獺、狐、糜、麈等,還有猼?、畢方、帝江、何羅魚、鳥焉、狌狌。郭璞認為狌狌就是猩猩。《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是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司馬遷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初紀曉嵐編《四庫全書》,乾脆將《山海經》歸於志怪小說一類。陳槃從《周禮》疏中找到:「古山海經鄒(鄒衍)書」之說。清朝學者畢沅考證其「作於禹益,述於周秦,行於漢,明於晉」。
十八卷目錄:
卷一:南山經
卷二:西山經
卷三:北山經
卷四:東山經
卷五:中山經
卷六:海外南經
卷七:海外西經
卷八:海外北經
卷九:海外東經
卷十:海內南經
卷十一:海內西經
卷十二:海內北經
卷十三:海內東經
卷十四:大荒東經
卷十五:大荒南經
卷十六:大荒西經
卷十七:大荒北經
卷十八:海內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