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莲青山的历史文化----莲青山探秘之三

(2011-01-18 12:48:01)
标签:

莲青山

原创散文

历史文化

马西良

旅游

分类: 乡村散文

 

莲青山探秘之三

              莲青山的历史文化

                    马西良

  滕县志·山川记载:“九十九顶莲青山,岿然如云,主峰摩天岭。”莲青山东接沂蒙山区,西临微湖平原,山势峥嵘,奇峰俊秀。地处枣庄的最北端,是东部山区和西部平原的交界处。历史上的莲青山,先秦时代曾归属鲁国,到春秋战国时期,又先后归附邾国、小邾国管辖,是邾娄文化、东夷文化的发祥地。1946年莲青山周围和原东郭镇24各村划归邹县。1958年10月将莲青山周围32个村从邹县莲青区又划归滕州市管辖。过去这里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保存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造就了这里民风纯朴、民俗厚重、历史悠久。明末清初白莲教曾在这里割据一方,非常强盛,后被徐州总兵剿灭。民国时期,东郭镇大党山村的国民党中将马广汉,组织义勇军揭竿而起,利用莲青山的有利地形,在莲青山周围一带辗转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八年抗战时期,曾任国民党抗日武装39集团军教导第二团团长,他治军严谨,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http://s5/bmiddle/4cbbd95bt9a17ab0ddb54&690
 殷商时期这里是纣王大臣尤虺的封地,建成面积很大的城池,后来在这里被设为古驿站。六十年代考古学者在辛绪村挖出了西汉时期的青铜鼎,滕州烟厂依出土的铜鼎作为金鼎牌香烟的烟标。西汉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前往泰山讲道曾经经过东郭镇,在前村亲手栽下柏树,后人在他讲道处建起天师府、天师花园。南宋孝宗二年(1166年)在东郭中村兴起庙会,后逐渐发展为鲁南地区最大的农贸牲畜大集。盛行于苏鲁豫皖的传统剧种柳琴戏不仅发源与东郭镇苏楼村,而且被明末清初本村苏来苏秀才加以挖掘整理,由民间讨饭小调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剧种,以致目前走进国家大剧院,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村的甩花、堂门的莲花落子、后村的小鼓、京台的山东快书,这些民间传统项目无不闪烁着历史的光辉。

     莲青山这座鲁南地区的名山,充满传奇色彩和历史故事的圣山,以她独特的地域特色、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享誉齐鲁大地。莲青山所在的东郭镇也被评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全国生态示范镇。

                                  历史淹没的玉女城

    据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古迹志》记载:“纪王女城在东莲青山,即玉女城”。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玉女城”即传说中的莲青山皇城,实际不然,玉女城在皇城以北,从皇城往上翻过三个山头,大约八里远,才是传说的纪王城即玉女城。

    邹城南部峄山之阳有个纪王城,据史料记载为春秋战国时期邾国的都城。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大唐之后,于贞观十年(公元637年)封第十子李慎在邾都任纪王。纪王李慎处事谨慎,长于文史,崇尚道教,经常和峄山道士交谈。女儿文静公主长得有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貌,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刀枪剑戟都能拿得起放得下。长到出阁的年龄,更是俊俏,王公大臣前来求婚的络绎不绝。文静公主由于受父亲的影响,看到多年战争,金戈铁马,厮杀不断,王公大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她厌倦世俗生活,说什么也不嫁,倒专事起修身学道上来。http://s9/small/4cbbd95bt9a17b16339e8&690

    俗话说,闺女大了不可留。李慎找了好多的说客劝说,女儿就是不嫁。一方面是求婚如云,一方面女儿一心向道。李慎只好听从女儿的话,在几十里外的莲青山腹地建起了一座玉女城。玉女城在滕州与邹城市的交界的东莲青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占地200多亩,北靠摩天岭,西有大寺峰,东临通天大峡谷,南有红草沟。紧挨玉女城有一年四季泉水汩汩流淌的莲花泉,真是一块风水宝地,远离尘世的纷乱。这里山青水秀,春季花香蝶舞,夏季草长莺鸣,秋季红叶似火,冬季群峰披银,南望莲花谷更是气势磅礴一览无余。文静公主专心修道,诵经炼丹,闲来横一管长笛引领诗情,执一只玉箫吐纳幽思,拨一架古筝播撒天籁之音,弹一曲琵琶引来百鸟朝凤。她布道于民,前来问诊寻药者纷至沓来。文静公主早采莲花泉水,暮寻灵芝仙草,吸纳莲青山之灵气,早晚为周围山民舍药治病。周围几百里的群众闻信前来求药问医,文静公主有求必应,手到病除,山民都称文静公主为活神仙。玉女城也成为方圆百里香火最旺的道教圣地。

    公元690年,武则天做了大周皇帝,改大唐为周,设年号为天授元年。李家后裔多有不服,赵王等李氏兄弟想串通李慎起兵,但因李慎处事谨慎,又厌恶战争,没有响应,可也没有向武则天告发。事发后,武则天怀恨在心,先将李慎长子和州剌史李续用铜匦害死,接着又以知情不报将李慎削爵充军巴州(今四川),在充军路上活活折磨而死。随后又以谋反罪将其余七子全部杀害。听说李慎还有一女在莲青山修道,接着发兵攻打,文静公主只身逃到民间躲避,玉女城被夷为平地。

    有人说女皇最后削发当了尼姑,有人说她修炼成仙。至今当月明星稀时,在莲花谷深处,仍能听到文静公主优扬的琴声。这真是:玉女不知何处去,莲青至今琴箫声。山中皇城今犹在,侠骨义胆世代传。

    http://s5/small/4cbbd95bt9a17b674bb44&690
为了寻觅玉女城的遗址,2006年正月二十,笔者相约一行三人,在瓦峪东山下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越往里走,林木越密,由于近几年镇里下达了封山令,树木保护完好,槐树、橡树等大都成林,一片片黑松、侧柏郁郁葱葱,山草掩盖了路径。登到山口,只能容一人向上攀登,一条细流形成的瀑布如丝如雾。爬上莲花谷,一下子把我们惊呆了,山下已春风拂面,山上还是满山的雾凇、冰挂,银装素裹。绿色的松叶,白色的冰桂,被阳光一照,五彩缤纷。微风吹来,叮咚作响。

    沿莲花谷往上走不远,一片绿洲,让我们十分惊讶,一汪泉水清澈见底,一朵朵水花向上翻腾。向导给我们介绍,这里周围共有五座山围着当中一座,像五个莲花瓣,围成了这个莲花池。奇特的是莲花泉不是在山沟而是在高处喷涌,水声清脆如鸣佩环。据说用此水浴身,冰清玉洁,肤如莲花。莲花泉周围盛产灵芝,现在每年山民都能在这里采摘很多的灵芝。

    翻过莲花谷,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玉女城。这里松柏参天,各种草木盘根错节,气势雄伟。玉女城旧址松柏参天,草木旺盛,原有的城池已不存在,残垣旧瓦依稀可见,周围群山环抱,玉女城却一马平川。如今莲青山开发已全面启动,玉女城已和怪石林风景区、皇城风景区、谷翠双峰风景区统一规划,不久后,玉女城将成为人们休闲、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出玉女城向西,来到了大寺。当年修建的寺庙也只剩下了基座,和尚用过的石碾、石窝子依稀可见,著名的大寺泉和莲花泉相汇,形成的溪流顺势注入了丁庄河,滋润着下游百亩土地。到下午2点多钟,我们才拖着疲惫的双脚往回去,登上山头回望,山石叠嶂、陡峭如削,近处巧石林立、苍松翠柏郁郁苍苍。当年十分辉煌的玉女城神秘地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我们无不为大自然神奇的景观和优美的历史传说而叹服,登山的劳累也顿感消失。

扑朔迷离明王陵

    传说莲青山有座女皇城,残砖断瓦遍布山坡,屋圹石阶隐藏绿树松涛之中。附近的百姓说,用皇城的砖垒鸡窝母鸡不生蛋、公鸡不打鸣。谁破坏皇城的墙,谁家要遭殃,因此千百年来莲青山皇城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色彩。直到2003年9月,一伙盗墓者的出现,才使得莲青山这座藏在深闺人未知的的处女地,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还专门到莲青山,拍摄了专题片《迷失的王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王陵位于滕州东北三十公里处的莲青山中,依山而建,凿山为陵,“玄宫”后建有月牙形“宝城”,为典型的明代王陵建筑格局。墓圹为14米×14米的方形墓穴,深12米。前有东西两个墓道,西墓道居中,宽2.3米,深9.2米,向下通到砖券窑洞式墓室中。墓前有呈中轴对称的大面积陵园享殿建筑群,排列明楼、御桥、东西神厨、神库等祭祀建筑,近10万平方米的陵园遗址被内、外两道墙垣围起,地面散落大量的建筑青砖、石础和瓦片。

    在清理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该墓已多次被盗,共有新、旧盗洞7处,墓室内没有棺椁和尸骨,仅存一个陶罐和3片红漆涂金木条,墓门上方盗洞处发现几个明代服饰的陪葬陶俑。

     考古专家在此次发掘中也发现了诸多疑点和谜团:该墓先后曾有过两次砌筑痕迹;回填土层中有叠压和打破关系;前墓有圹无葬,后墓使用了前墓的墓圹和建筑材料;在两墓及陵园遗址中没有找到任何圹志和碑文;在当地各种文献、方志中也查不到对莲青山古墓的任何记载。但从陵墓的建筑规格、占地面积、使用材料、丧葬用品推断,墓主至少是明代亲王一级的皇室成员!如此浩大的工程,在短时间内难以建成,但却又被破坏成一片废墟,考古专家推测,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的人为破坏!

    莲青山大墓墓主是谁?为什么经历了两次埋葬?是谁建造了如此浩大的“皇陵”工程?又是谁把陵园毁坏得如此彻底?一系列的谜团吸引着考古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2004年,滕州文化局邀集省考古专家,邹城市荒王陵的领导以及滕州市的历史研究者、爱好者等,举行了“莲青山大墓发掘研讨座谈会”。多数人认为该墓是明代末期未完工的王陵,理由是:1、墓圹内未建较规格的墓室。2、散落在地面上的半块、整块城墙青砖并不是很多,而且仍散落在原地,在陵区并没发现大型建筑坍塌的砖、瓦残片,琉璃瓦片基本没有。去过莲青山的人都会感受到,这里的自然风景独特、幽静,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东、西、北三面都是层叠的高山,没有进出山的路,南面通往王陵山路崎岖不平。因此,可以认为当地群众上山背砖回家使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3、正因王陵因故未建成、没埋葬使用,所以明、清《滕县志》,《兖州府志》均没有记载是合情合理的。那么,这座三百多年前的未完工的王陵究竟和哪位鲁王有关呢?
    明代鲁藩世系传十世十三王。其它几个王子都有记载或埋葬地,只有朱以派没有找到王陵。崇祯十三年(1640)肃王子朱以派袭封为第十二代鲁王。此时,中原大地上已经到处是农民起义的武装,其势不可阻挡,关外的满洲人正入边犯境,大明政权已摇摇欲坠。崇祯十五年(1642)十二月,满族兵攻打兖州城。鲁王朱以派也自缢身亡。不久清兵退出兖州。山东巡抚向朝廷奏报了兖州战情,朝廷谥朱以派为安王。
   鲁王朱以派继王位后,也会像其他鲁王一样,为自己营建王陵。但他在位仅仅三年就遭突发事件死亡。因此未完工的莲青山明王陵是为鲁王朱以派而建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死后未能葬入为他营建的王陵里。
    人们原想通过发掘来破译古“皇城”的谜团,待打开墓门后却发现谜团比发掘前更多了!原来只有一个古“皇城”的疑问,现在莲青山大墓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了一连串的问号:大墓何时所建?为谁而修?为什么找不到碑文墓志?为什么古籍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墓主究竟是谁?又是谁破坏了规模宏伟的享殿建筑?墓圹中为什么有两次建筑?墓室中为什么无棺无尸?整个陵园建筑废墟上为什么没有覆顶的瓦片?莲青山大墓是否是未完工的工程?

历史,总和后人捉着迷藏!前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谜团,吸引着后人去探秘,去破解,去求索,去考证。

天师府和真人仙柏

    东郭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齐国大将东郭武雁的封地,因而后来就有了东郭这个地名。还有史学家认为,东郭古镇在漷水之东,因此而名“东漷”,文革前叫东漷乡。文革期间因政治原因曾改过叫东戈镇,八七年国家统一地名改称东郭镇。

   东郭镇驻地有前、中、后三个村组成。东郭前村有近4000口人,村中张姓俱多,据《汉留侯沛国堂张氏族谱》记载,前村张氏一族均由江苏省沛县迁移而来,乃西汉丞相张良之后。村西南有一个老井,被列为滕县八景之一,该井为砖砌圆角状,直径一米二左右,上为锁口石已见勒出的痕迹。据村党支部书记张显俭讲,该井历史悠久,被村人列为神圣,从古至今从未干过。村里一位老太太已80多岁,年轻时因和家人闹气,跳进井里一天一夜才被发现,当村人从井里捞上来时毫发无损,据她自己讲跳进井中,只觉好像有人托着,有人怀疑是不是张天师显灵,庇护自己的子孙,至今老太太八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

    前些年曾和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王兆元谈起前村八宝琉璃井一事,王兆元高工讲,此井和江苏沛县八宝琉璃井相同。近日查资料得知,江苏沛县的八宝琉璃井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秦朝时苛捐杂税如毛,老百姓积怨太深,纷纷揭杆起义,秦始皇为化解民怨,在沛县县城内打出深井以通天子之气,化解民怨。东郭前村这口井可能是当时张氏迁出时,为不忘家乡养育之恩,故土难移,而专修此井,还有待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一代天师张道陵为张良第八代孙,在江西龙虎山修炼,创建道教之后,云游四方传道。年轻时曾到东岳泰山游览,路过前村时,曾在此设堂讲道,并在八宝琉璃井边亲自栽一棵柏树,村人为纪念先人,在八宝琉璃井东修建一处天师府,内放天师塑像供奉。清朝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天师府》牌匾一块,文革期间,天师府和牌匾一同被毁坏,目前上马台、下马台依然存在。天师府原址曾建起房子后,张氏子孙都没驻安稳,后来有乳名叫“石羊”的搬进后,稳稳当家,压住了地气。

    一代天师栽植的柏树,后来形如卧龙,遮阴一亩有余,北股十余米,树头触地再起似长龙卧坡,南股隆立,树径一米多,树上所结松子,呈人头状,鼻眼分明,被视为灵物,附近村民纷纷前来挂红跪拜,祈求平安吉祥,求子求福。滕州旧志载有清道光年间滕州县令王政诗:“岁寒同具后凋身,几复逢仙更葆真。翠叶任挎田子道,浓荫争颂寇公民。未从汉帝台为用,曾立殷人社有神。龙化莫随松共去,森森长伴八千椿”。四六年此柏被毁,至今地下仍在大量树根,有人挖出时,树根呈红色,象人参样,折断时有红色汁液流出。

真人已成仙,仙柏已不存在,八宝琉璃井还在,仙风道韵仍然维系着张姓子孙,重修德以培善基,积学识以建功业的遗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