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4cbbb525jw1eva7v0vhtpj20yi0py76r.jpg 白派京韵大鼓演员于会江先生是我多年的老友,今天是他的新作《锦绣三十》首发式暨从艺二十周年座谈会的日子,数日前诚邀在下出席,怎奈家中琐事缠身,无暇光临,深表遗憾。
http://ww4/large/4cbbb525jw1eva7p0gtxej20h80o0n0x.jpg 和会江先生相识约莫是在2002年左右,那时候刚上大一的我开始系统地观摩、演出于天津各大小剧场,加入的第一个演出团体就是天津东方青年说唱团,团长白杨、副团长于会江。
http://ww1/large/4cbbb525jw1eva7q26qwbj20hj0hm76b.jpg 那时候曲艺市场并不景气,我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辗转在名流茶馆、中国大戏院小剧场、滨河茶社、民族宫、元升茶楼等地演出,票价从五元涨到六元,从六元涨到八元,每涨一次我们也跟真事儿似的反复评估、商讨,慎重得很,到月头儿一分账也分不了仨瓜俩枣的,大家相视一笑,谁也没指着它吃,眼睁也吃不饱,就是爱这个。记得有一次在天津民族宫演出,开场前台下只有三个观众,刚开场竟然还莫名其妙地走了俩,只剩下一位可爱的老太太,我们不在场上的所有演员都到观众席中坐着营造气氛,也是避免老太太万一中途离场产生的尴尬,索性这位老人坚持听完,我们很是感动,那天我演的《数来宝》和《地理图》,那个时期我师父金文声先生和陈派聊斋传人刘立福先生都在那里说书,票价三块、三块五。
http://ww2/large/4cbbb525jw1eva7v9arooj20m80gogor.jpg 说老实话,那个时候我对鼓曲并不是太感兴趣,只爱相声,但是从在名流演出开始我也慢慢注意其它曲种,于会江、李响、王家佳、时唯的京韵,杨林、李恕一的单弦,李畅的坠子,潘倩的西河、琴书,王静的评书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胡子义、于欣华、王妍、郑力文、李建英等老师是我们的乐队,我们几个相声演员还跟弦唱过一回《吊炉烧饼》,索性我还有录音。
http://ww4/large/4cbbb525jw1eva7r1ojnej20hs1377br.jpg 于会江先生师承白派京韵大鼓代表人物赵学义老师,演唱委婉动人,深受大家欢迎,代表曲目:《黛玉焚稿》、《探晴雯》、《晴雯恸别》、《夜宿石壕村》等。值此会江兄从艺二十周年并新书首发的日子,特撰拙文回忆当时演出的点滴,祝愿会江兄艺业精进,新书大卖!
高峰 敬
http://ww4/large/4cbbb525jw1eva7p0gtxej20h80o0n0x.jpg
http://ww1/large/4cbbb525jw1eva7q26qwbj20hj0hm76b.jpg
http://ww2/large/4cbbb525jw1eva7v9arooj20m80gogor.jpg
http://ww4/large/4cbbb525jw1eva7r1ojnej20hs1377b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