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8736634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骑游天龙山
(2014-02-23 00:28:42)
标签:
杂谈天龙寺
分类:
骑行
今天的周六例行骑行,我们一开始在县政府门口集中了十个人,五个成年人五个初中学生,我们骑到姚村后分开,五个孩子骑去了太原方向,我们一行五个成年人骑游了天龙山。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这里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确是郊游的好去处。
去时一路上山,骑到了窑头村我们上北坡走了土路,途中有推车有骑车,用了三个多小时,到达圣寿寺。
圣寿寺就是天龙寺,清代改的名,这个庙始建于北齐皇建五年(560),其中力士、佛像、侍从诸像,雕技甚为精美。现在的圣寿寺,是解放后复原重建或迁建的。除寺门两侧的唐代力士、大殿的明代三身佛外,其余都是新塑的。大殿是1984年从晋祠北大寺村迁移来的明初重建的北齐崇福寺大殿。殿内供释迦牟尼的三身佛,即中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佛,称卢舍那佛;右为应身怫,是释迦牟尼佛。寺的东侧有钟楼,后部有禅堂院、九莲洞,是僧尼的修禅处与宅院。寺的西侧有北汉建的千佛楼,楼已毁,存珍贵的《千佛楼碑记》石刻。寺周散存十余通记事碑石,记载着寺的兴废。
比较特别的是圣寿寺山门前北侧有个蟠龙松,势若游龙,形似华盖,老树新枝,层层穿结,若静似动,情趣盎然,树高仅三米,面积却有200多平方米。树下置石桌石凳,与寺周的商业摊点和新建的天龙山庄,构成一组休闲、食宿的生活场所。“虬柏蟠空”是天龙山八景之一。
我们在天龙寺和蟠龙松前照了点相并游玩了一阵后,顺盘山公路到达山顶的龙门口。这段路一直上坡,边骑边推,很是辛苦。龙门口可顺着石阶下山,沿着“石洞栈道”可观赏著名的天龙山石窟群。据说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我们由于有自行车不便游石窟就从山的另一面顺着公路下山了。
下山走了山中的旅游公路,一路俯冲完全骑下,由于路远用了两个多小时才下来,山好陡,坡好大,景很好,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春节后强度最大的一次骑行,又饿又累,很辛苦也很快乐!
下了山原计划在晋王岭我们曾吃过的小饭店吃饭,结果还未营业,只好顶到姚村,姚村的大部分饭店春节后也还没有开门营业,时间已到下午三点,我们也饿的抗不住了,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饭店,才填饱了肚子。吃完午饭四点半,回到家五点,擦完车六点,洗完澡七点,看电视洗衣服又吃了点饭九点,传完照片十点,开始向空间和几个群发照片完毕十一点半,再写博客,哦现在就午夜十二点半了,还没有传博客图片呢⋯⋯。
开始传图片了:
县政府门口集中。
来到牛家口,从此进山。
进了牛家口,路上有小庙,骑友合影。
山沟里有一群马,马年遇到马群,吉祥之兆也。
天丽公园,从这里也能去了天龙寺,不过远一点,我们计划回的时候再走这条路。
来到窑头村,村口设了卡,汽车要10元,骑车的不收,这也是新增项目,去年还没有呢。
窑头村大红灯笼高高挂,仍有节日气象。
停放的车辆可能是去柳子沟的游客的。
穿越窑头村,
我们从北坡上山。
上坡。
小庙,不知供奉那位神仙。
推车上山
浏览山上风光
山坡高处路上还有冰雪
路滑
冰瀑
山上有雪
雾色苍茫看近松
上山骑行仍从容
快到天龙寺了,停车小歇
远看天龙寺
俊恩
到达圣寿寺景区
老罗
俊恩
天龙寺现叫圣寿寺
游客
寺碑
蟠龙松
我在蟠龙松前留影
景区门口
远处山坡上可看石窟
钟楼
古钟
迎客松
天龙寺一角
路牌
上山石阶
从此门上山顶,可远呢,费劲!
累并快乐着
终于到了山顶!
全景图,我们在最高处。
此处下去可看石窟
顶门
进门往下看
下山路上又发现一处新盖的庙宇
中途发现的景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韵字意义深长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声讨尚福林
后一篇:
骑游省城看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