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山龙
西山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712
  • 关注人气:1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很有趣的文章批语

(2013-04-11 00:23:40)
标签:

文章批语

杂谈

分类: 随笔
很有趣的文章批语
  现在我们在博客上写文章,说实话是非常不那么讲究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即使㝍得很不好,人家也不会直接批评指点你写的不好。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写作文,老师要给学生作文批语点评,指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情节来。我记得那时候作文交上去后就盼着老师批改,批改后发下来赶快看老师有什么批语,如果能得到老师肯定的批语当然就高兴了,心里甜滋滋的。有时候老师批下来什么也不说的,自己就感到有点失望,说明这篇肯定写的不好没有特色,还不如老师直接批点那里写的不好呢。所以我小时候上学最喜欢写批语点评的语文老师,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在作文上与批语,就是好老师。当然老师之间的水平也是有差异的,看看老师写的文章点评,是否确如其分地切中学生习作的要害,也就说明了这个语文老师的水平。近日我偶尔发现几则老师的有趣点评,不由顺手粘来,以作借鉴。

  过去某省乡试,有个秀才引用经书“昧昧我思之”一词,意思是思念深切,却误写成“妹妹我思之”,遇到个很幽默的主考官在旁边批写道:“哥哥你错了!”

  还有个学生写作文喜用“而”字,老师见他的文章中“而”字用得太多,且不恰当,挥毫在他作文上批道:“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今而后,而已而已。”短短十八字的批语,用了十个“而”,而且个个用得恰到好处,妙趣横生。

  清代一书生,文章写得很蹩脚,又自恃才高。一次,他将最得意之作送一先生批阅。老先生批了8个字:“高山滚鼓,扑通扑通。”“扑通”乃“不通”之谐音。

  某学生写好论文后,请其导师提意见,导师提笔写道:“请看《圣经》第十一章三十五节。”学生急忙翻开《圣经》,找到导师指出的那一节,只见上面写着:“耶稣在哭泣。”导师的批语是充满趣味、智慧的批评,他的批评转了两个弯:一是借《圣经》的话作评语,二是耶稣为何哭泣,学生自可去作种种猜测和联想,从而明白其导师的真正意思。

  某生在作文簿发下后,见老师在文末批曰:“请看《前出师表》最后一句。”他暗自得意,以为自己的文章可与诸葛亮相比,赶快去查看,原来是“不知所云”四字。这位高明的教师,采用了一种高明的批评方式,既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又含而不露、发人深省。

  还有一学生爱用“了”字,每句话后都带“了”。老师阅后提笔批道:前用了,后用了,用的了字太多了,该用了时不用了,不该用了尽是了,为了不把了用了,今后不要用了了。

  据说,欧阳修曾经给三篇蹩脚文章排等次。他给这三篇文章分别加上了评语:“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这三个评语,语序不同,但等次已明,而且感情色彩鲜明,真令人拍案叫绝!

  还有一则类似的故事。一个学生爱用“如何”一词,老师无论如何也忍耐不住了,批道:“如何如何究如何?如何如何这样多?如何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将如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这个学生汗颜!

  鲁迅先生有次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评改,批语道:“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几句议论2分),其余85分给罗素。”这是批评许广平尽抄罗素的原话,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用语委婉含蓄,又幽默诙谐。

  另外作家冰心说过一则笑话。她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老师曾给班上一个同学作文打过120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个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天气十分好,花儿十分香,风景十分美丽,老师十分和气,同学十分可爱,我心里十分高兴……”一篇文章共用了12个“十分”。老师没有直接下“啰嗦”之类的评语,而是别出心裁,给他打了个120分,在调侃逗趣中隐含了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