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车到洞儿沟

(2013-03-23 18:42:54)
标签:

骑车

洞儿沟

七苦山

天主教

分类: 骑行

骑车到洞儿沟

    今天周六,上午又是我的骑车活动时间,今天本来想沿旧307国道骑行到晋祠,去看一下晋祠公园桃花开放的情景。一个人的骑行随意性是很大的,单人单骑很自由,想去那儿就去那儿,只要能骑得动。一出来时风不大,可出来后发现风刮的越来越大,半路上考虑到去时是顺风,怕回来时风刮的更大,顶得费劲,所以到了姚村时,发现有从太原方向下来的一队骑友从新307国道横穿过来,并骑向了山的方向,我稍犹豫了一会儿,就拐转车头也跟了上去。偏顶风又是上坡,比较费劲,但是我下定决心,上坡轻易不下车,我一开始用的档位是2-7档,快到八一路时,坡立了,我就改变为1-6档用力蹬了上去。穿过了大运高速,半坡上面有个村庄,近前一看原来是洞儿沟。

 

这洞儿沟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南10公里处,西靠吕梁山,东临汾河,南临我们清徐,北靠名胜旅游区——晋祠,隶属姚村镇管辖。洞儿沟全村都是教友,现有1300余人。洞儿沟与圪潦沟齐名,在太原教友中还流传有“洞儿沟、圪潦沟,主教神父不断头”(不断头:不间断之意)的俗语。早就知道洞儿沟,因为这里是有名的天主教村庄,和我们县的六合村一样早就是在教的人占多数的村庄了。我小时候对天主教不了解,听大人说,要是不听话就把人送到洞儿沟的经堂里挖眼割耳朵了,说得人挺恐怖的。所以对洞儿沟这个地方是有偏见的,直到后来才明白了原来这地方还真的接收过残疾儿童,不过是办福利院,并不残害儿童,过去人们对入教者岐视,才编出这些吓人的故事。这也说明西洋教和我们的文化还是有差异的。

 

在洞儿沟村子下面有条七十年代初修的战备公路叫八一路,背山而立,左手方向通往太原,右手方向通往清徐、交城、文水、汾阳,现在的大运高速也与八一路平行,在洞儿沟村的下方向两面延伸。

骑车到洞儿沟

上图就是大运高速,右面是太原方向,往左面就通往我们清徐和交城方向。

骑车到洞儿沟

在高速下面就是八一路,我就是顺着自行车头这个方向,往回骑行的。

骑车到洞儿沟

骑车到洞儿沟洞儿沟村下面有百亩桃园,现在都在开花了,地面上依然是枯黄一片,缺少了绿色的陪衬,景色不怎么好看。
骑车到洞儿沟在洞儿沟村西行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个高速路的门洞,穿过大运高速公路西面的山上就是七苦山了。七苦山为天主教圣地,自然风光优美。通过之字型山路通向山顶,每个拐弯处都有一处耶稣受苦的亭子,共14处。

骑车到洞儿沟

快到山顶就能看到“上天之门”,登上39级台阶,通过上天之门,就能看到中西合璧的祭坛和主殿。

骑车到洞儿沟

据说每年的9月15日有数万天主教来此朝拜。七苦山上春季野花飘香,有翠柏参天,山下有修道院旧址,建筑充满西式风格。看来也是个观光揽胜的地方了。

骑车到洞儿沟

七苦山原名“南山”,因在上面修建了“七苦堂”,才改称“七苦山”。今圣母大殿的位置,就是原七苦堂的所在地。据说一百年多前,每到白露秋分时,洞儿沟庄稼屡屡遭受冰雹袭击的灾殃,以致村民年年度荒。当时的神长带领教友,举着十字圣架,祈祷游行,把十字架插到山顶上,求主免去灾殃,从此,洞儿沟才不再有灾荒,那时才传到这里不久,于是他们给圣堂起名“圣母七苦堂”,南山也就叫七苦山了。

骑车到洞儿沟
 洞儿沟堂区是山西教会史历史上古老的堂区之一,教会在洞儿沟可谓历史悠久,从1633年比利时人耶稣会会士金弥格将天主教传入太原,后又传到洞儿沟村,迄今已有220余年历史。天主教传入以后,便在村内及南山坡、北山坡建造了育婴院、教堂、修院等多处建筑,后来随着教会的发展,洞儿沟逐渐成为在中外天主教史书上享有胜名的村庄,现在洞儿沟已被定为“七苦山生态旅游区”。

 骑车到洞儿沟

     站在“上天之门”门口台阶上,向东望去,前方汾河蜿蜒流淌,右边清泉湖镜子般一片明亮。 

 

骑车到洞儿沟 春天到了,山下果农已经开始新的劳作了。
骑车到洞儿沟 风呼呼的刮,山上白石青松巍然不动。
骑车到洞儿沟 我终于骑到了我们县城附近,从白石河桥拐下了我们县城的紫林路,完成了这次骑行活动。

骑车到洞儿沟



骑车到洞儿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男人与女人
后一篇:清新的柳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