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里

(2012-06-23 00:40:07)
标签:

端午

分类: 随笔


端午里
   因为有个农历润四月,今年的夏至与端午接踵而来,使端午前夕十分炎热。幸好在前夜我们这里下了一阵雨,给流火的天气带来少许的清凉。
   如今在我国,端午已然是大节日,地位除了春节外,跟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已相提并论,它不但先后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为全体公民放假(一天)的节日,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文化含义很是丰富,地域也非常广泛:端午节的人气魅力,比起中华第一节——春节——也不逊色多少。江南湖泊碧波之上龙舟竞渡,北方绿草地上踩百草,吃粽子,饮雄黄酒,带长命缕,门上挂艾草、菖蒲,洗汤兰浴,俨然一幅广阔无垠的人间娱乐图。
   端午的起源有众多的版本:可以纪念自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可以纪念冤死之后化为涛神的伍子胥,可以纪念投江寻父的孝女曹娥,可以祭出钟馗、张天师捉鬼,可以是女儿节,可以是诗人节,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可是,对于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来说,端午节似乎更流于一些历史的传说,名义上重要,诗文里也热闹,但城乡人民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多少应节的项目。看到的不过是政府宣布放假,商家大力推销粽子而已,显得非常单调。而那些民族的惠而不费、充满情趣的历史文化细节,早已统统都被遗忘、丢弃了。可能只有远离大都市的穷乡僻壤也许还保留着些若干细节。比如象我们这样的小县城,街上有人在买艾叶和粽子,有的人买了艾叶插在门上,还有的人家在端午吃点馏米罢了,小时候,还要弄点雄黄酒洒在头上,好象就百邪不侵了,我爷爷告我,白蛇转里的白素贞就是被法海和尚点了雄黄酒现了原形的。如今这雄黄酒也不见人买了。
   也许是被书上描绘古时过节的郑重其事所所陶醉,我如今有一种情结,叫做:每逢佳节倍羡古。羡慕古人那种有着丰富多彩的细节的过节方法。闭目遐想,纯朴的民风,丰富的发自内心的节曰喜悦心情。那样的节日模式实在是有趣。我相信,倘若真有时光机器,很多人会像我一样,愿意穿越过去,过一回原生态的端午节!
   古代的节日之所以是那个样子的,可能跟那个时代物质文化不够发达,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物质文化不够发达,没有电影电视网络之类的娱乐消遣,只能玩花玩草游山玩水罢了。我想即使那样比起现代人宅在家里看碟片看电视玩网游,古人那样的过节方法,于身心健康更为有益!
   去年端午小长假,我们自费组团去了一趟西安,参观了植物世博园.看来今年就在家了,今天是第一天,参加了一位小同事孩子的满月宴,明后两天就宅家了。

端午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