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侄女到河北结婚之<<夜宿行唐>>
标签:
侄女出嫁河北送亲 |
分类: 家事 |
侄女亚男是四弟的长女,前几年在西安上大学时找了个河北的对象,定为二月二十四日在男方的老家结婚,应四弟的邀约和尽长辈的责任,二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四日,我们家族代表和四弟的朋友一行十多人,专程去河北的行唐县当了一回送亲大使。
在吉祥龙年的明媚春光里,二月二十三日中午一点,我们一行三辆车,从黄土高原的山西晋中盆地岀发,沿着太旧高速,跨越娘子关,过石家庄后再顺着京石高速,途经四个小时的车程,翻山越岭来到了广阔的河北冀中平原。来到了位于石家庄通往首都北京的必经之路的行唐县,一路高速,冈驰电掣,车流滚滚,视野茫茫,兴奋与愉悦尽在不言之中。
常言道不吃的饭要吃不走的路要走,千里姻缘一线牵,没曾料想到我们还能来这没曾听说过的河北行唐县住了一晚。来了才知道,原来河北行唐县属石家庄市管轄,地处河北省西南部,属太行山浅山区,东临华北平原,隔大沙河与保定市曲阳县相望,西依太行山脉,与灵寿县交界,南望省会,与正定县、新乐市毗邻,北顾京津,与保定市阜平县接壤。其实直观地看,就在我们太原到北京的高速公路的必经之路上,过石家庄后往北京方向,过了正定、灵寿后就到行唐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不来不知道,原来这里被称为千年古县,公元前291年(赵国赵惠文王八年)置南行唐邑。秦置南行唐县,北魏去“南”字为行唐县,后曾易名章武县、永昌县、恒阳县等。从现实的角度到这里一看就知道是农业大县,街上写着建生态县的标语,沿路的房顶上,置放着许多制粉的工具,据说已形成了“两红一白”(红枣、红薯和乳业)优势产业。是中国优质大枣最大的红薯及红薯制品集散地。
下面我就把当天情况记录如下!
四弟两口子和侄儿男女们。
我也加入其中合一张亲友团照。
出发了,行进在太旧高速公路上。
服务区小憩,四弟的三个姑娘,中间的为新娘。
我和二姑娘及其对象。
我和侄儿和侄媳(三弟家的儿子儿媳)。

下午五时许,我们来到了行唐县城,因男方的家在离县城不远的乡村,我们被安排住在了这座宾馆。
我们把车停在了宾馆的后院,明天我们就在这里打发侄女出嫁,然后到村里参加婚礼。
我们的送亲团队,接受男方安排的招待晚餐。
男方派来的管事来和我们共进晚餐,同时商量明天的相关事宜。
明天的新郎官向送亲的小姨子们敬酒。
我们所住宾馆的走廊。
宾馆房间。这里没有暖气。只有空调,在家里用惯了暖气,显然觉得不如家里暖和,不过想当地人好多人家连空调都没有,那冷得怎过呢!
晚餐后送走了客人,我和四弟两口子和侄儿侄媳到街上走了走,这里的街上与我们那厢比较要安静的多,车也少的多。
街上大部分是低层建筑,看来经济稍欠发达,不过小超市不少,物价要相对便宜一些,听说猪肉这两天十块钱一斤。
晚上九点,街上已很安静了,几乎没有什么车辆。
只遇到一个卖烧烤的小贩作生意。
在周围的一二层建筑中,医院的大楼显得引人注目。
我们的团队共住了六间房,五个标间,一个套间作为出嫁的婚房。安排完了大家就休息了,准备迎接明天的仪式。不过作为送亲团,到这里就是座上宾,心里没有压力,按理这真是个好差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