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丙辰

标签:
同学王丙辰纪念杂谈 |
分类: 记事 |
人固有一死,咱老百姓就不说轻和重了,就说迟和早吧,或死的早,或死的晚,死的早的会给世俗留下更大的悲伤.其实人的死是迟早的事,用史铁生那著名的话说,死是人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节日。尽管如此,这毕竟是无奈的话语,我想但凡能够活着的人,有三分奈何是谁也不会去想早死的。
按现在的人均寿命水平,王丙辰死的还是有点早了,他比我大几岁,可能今年还不到六十岁,也能说个英年早逝吧!我记得作家史铁生是六十岁死的,史铁生说他这一辈子专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这是无奈中的浪漫,悲苦中的幽默。我们的老同学王丙辰远没有这样的幽默和浪漫,他生前是个非常精明、现实和勤奋的人,这一点在我们青年时期己经看出来了,他一点也不浪漫,他很能吃苦,也很能挣钱,据说也创了点家业,前半辈子无论怎样打拼弄钱最终还是早死了,挥挥手也带不走一分钱,留下了无尽旳遗憾。
在我的那些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同学中,王丙辰还是我在毕业后少数见过的几个同学之一,而我们那一班同学大部分至今也沒见过一面,毕业后天各一方劳燕分飞,互相不知音讯,同学之情时间长了也苍白的剩下了依稀的记忆.
王丙辰是河北省赞皇县人,但因其爱人在高邑县,他就调到了高邑县老干局,在那儿工作了大半辈子.具体工作情况我知道的不太祥细,只是知道他还业余开过加油站,后来还开过磨坊,他是个勤奋劳动的人,很现实也很务实,这一点在我们年轻时就体现了这样的性格.我想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性格能决定人的命运.
我想人的性格养成是多方面的,与其家庭出身和幼时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糸,在我的印象中,王丙辰学生时代就很检朴现实,穿着永远是朴素的,没有任何年轻人的浪漫情怀,注重现实生活,不好高务远,永远都是种世故老成的样子,他独立特行,少言多行,甚至在上学期间就偷偷的结了婚,因为班上的同学丢了块手表,学校还曾怀疑是他干的,曾派班辅导员老师秘密的到他老家调查了好几次,但是沒有发现他拿表的证据,却发现了他结婚的事实,要知道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学校知道了要开除的.幸亏辅导员老师的侧隐之心,给他把这事按了下来,才有了他这一辈子的公职生活,这是我事隔三十多年后在去年我去石家庄会见张振平老师,顺便和王进民王丙辰聚会时才知道的.
王丙辰是个极其平凡的普通人,他不太长的一生是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一生,在我印象中,面貌一辈子也变化不大,年轻时看不出年轻,到了老的时候发现和他年轻时也差不多,这是我在去年和前年分别见了他两次的感慨.他说这一辈子就是喜欢两件事,一个是干活,一件是喝酒,可他最终还是得了那个胃上的不治之症,早早的走了,这是不是和他的两个爱好有关呢,不得而知.
前年我们的老同学高玲从昆明来郑州开会,会后去云台山旅游,王进民约上王丙辰去云台山会见高玲,我因有事去不了,他俩在回来时,专程走了太原,我们约上陈伟一家还在太原见了一面,吃了顿饭.那时候还见王丙辰很精神的,那是我和王丙辰在毕业后三十年的第一次見面,当去年我们在石家庄的第二次见面时,他告诉我己经得了那个病,当时他的爱人陪着他,从外表精神上似乎看不出什么,但从口气上的凝重,我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心里幽幽的,一时语塞,竟找不出合适词语来安慰他.
一年多过去了,等到了的消息是当时就预料到的结果,心里也说不上是有太多的悲哀,只是觉得老同学也算是与世事人间的解脱,至少是不必再经受病痛的折磨.我更多的感想是,死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临死经受的身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最难受的也许不是死者本人,而是身边至亲人财两空和眼睁睁看着亲人离去的两重悲哀,无可奈何的折磨和煎熬.
王丙辰走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在这个我们共同来过的世界,我们曾五湖四海地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同窗共读近共同生活了三年,在芸芸众生浩瀚人海中算是一个有缘的人,兔死狐悲啊,怎么能不对他悼念一番呢!
今天上午我给王进民回了短信,请王进民代我在王丙辰灵前三鞠躬,愿他安息一路走好!就以这样的方式和以上文字作为对老同学去世的纪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