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年中元节上了一次坟,毌亲就去世了

(2011-08-14 18:51:22)
标签:

手机博客

中元节

上坟

母亲去世

杂谈

分类: 随笔
那一年中元节上了一次坟,毌亲就去世了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了,是传统的中元节。
 
在百科名片中,中元节又称"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我们这里大部分人不清楚中元节,反正按各自的乡俗处理着自家的事情。县域中间有一条汾河穿过,以河为界,这一天,河东的人大部分的人家要祭祖上坟,而河西的人大部分人家则沒有这个习惯,十里乡俗不一般,隔着一条河上坟的习惯就不同。我们家在河西地区,所以我们村里一般没人去上坟,但是知道这一天是死了的人的什么个日子,所以有所忌讳,有的地方就在这一天办个红火唱个戏什么的,弄个热闹。比如我们邻村的水屯营村,年年七月十五要唱几天戏,从我小时候有记忆开始,直到现在,坚持了几十年,形成了传统,形成了文化习惯。

   我是年纪大了一点的时候才注意到中元节,因为我经历了爷爷、奶奶、父亲、外婆这些亲人的离世后,难免感慨人生苦短,生死两茫茫,对去世的亲人们充滿思念和缅怀。觉得传统的上坟扫墓等纪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不说死去的亲人们有知无知,但对活着的人就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坟头一拜,清香一注,无须言表就是一种倾述和沟通。就象西洋教徒向神父忏悔和祈祷一样,我们向我们在另一个世界的父母列祖列宗心里默默的祷告或者报告,能说的不能说的,公开的隐私的,对的错的都无言的端给他们,都会得到他们的无限包容和保佑。我自始自终相信,离世的先人们会以某种形态关注着我们,这不是迷信,这是种心理暗示或者叫信仰,这种信仰也无须证明,也不必强加他人,自己懂就行。

    说起中元节这一天,我心里或许留下了疑惑和遗憾。七月十五这一天,我们村一般人家是没有上坟习惯的,我因为在县城,看到人家河东的人和省城太原的人都有上坟扫祭的,我又知道了中元节的内涵,心里痒痒的就想给我爷爷奶奶和父亲回去上一次坟。于是我在零九年中元节的那一天,我和老婆回村里上了一回坟,这是我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中元节上坟,呵!谁知就这一次就给我留下了终生的疑惑和遗憾。

   怎么了?就那一次上坟后没有一个月,我母亲在一天早晨就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为此我常想,村里人说坟也不能随便上,不该上的时候上坟就会招来事情,是不是我那一次中元节的上坟使我父亲想起了母亲就把她带走了呢?这当然也有了迷信的色彩,可事情就对得那么巧吗?母亲好好的怎么就在我上坟后突然离世呢?不由得我就瞎解释,自己寻思着往这方面考虑,就仿佛应了人们的说法似的。使我至现在都对那一年中元节的一次突兀的上坟举动后悔不已。人啊都在不断的变化,年轻时是唯物主义者,到了老了反而有点唯心了。这只是说说罢了,能怎么样呢?说个啥这都成为往事了.如今我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两年了,过两天就是她老人家的两周年忌日,到时候我们弟兄姐妹一大家人将回去给母亲过周年,顺便也能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早逝的三弟堂堂正正的上一次坟,这也是我们村一带的乡俗。

 

  我想以后的每一个中元节,不管我在那里,我都会想起毌亲,想起爷爷奶奶,想起父亲,想起三弟,想起外婆,想起我生命中已经逝去的每一个亲人,愐怀思念就象中元节一样永恒,将伴随我终生!

 那一年中元节上了一次坟,毌亲就去世了




绣红旗
歌剧《江姐》插曲
作词:阎 肃
作曲:羊鸣等
线儿长 针儿密
含着热泪绣红旗
绣呀绣红旗
热泪随着针线走
与其说是悲
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多少代
今天终于盼到了你
盼到了你
~~~~~~~
千分情 万分爱
化作金星绣红旗
绣呀绣红旗
平日刀丛不眨眼
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 一线线
绣出一片新天地
新天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