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与唐僧

标签:
西安世园会大雁塔唐僧杂谈 |
分类: 游记 |
大雁塔闻名于世,在中国,有点见识的成年人大都知道西安有座大雁塔,但真正了解大雁塔来龙去脉的人并不多。我其实原来也不知道,只是上一次来西安,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吧,屈指算来,离现在已经时间不短了,当然中间也有到四川中途路过过西安,但没有下车出站,肯定不能算的。那次拜访大雁塔,是我从乌鲁木齐丶兰州等地回来,正好住在了大雁塔附近,好像也是个夏天,热得不愿多跑路,一连几天,有机会就到大雁塔附近转悠,听了介绍,才对大雁塔有所了解,知道了大雁塔的一些知识,并对它有了崇敬之感,也加深了大雁塔的印象。
印象难忘主要是和唐僧有关,因为从小喜欢看巜西游记>>,唐僧沙僧八戒悟空,活灵活现永记心中,到这里才知道原来西游记里说的彼唐僧就是这里的此唐僧,虽然沒有西游记里的悟空八戒等虚构的人妖大战,而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还真的到天竺国取过经,回来后在慈恩寺当了第一任住持并亲自主持修建了这座大雁塔。
历史上的唐僧法号玄奘,俗姓陈名祎,公元600-664年人,籍贯河南偃师。十三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不久便升座述经。他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游学全印。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诵句的地方,雁塔题名就是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尤其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另外,大雁塔也是出了点问题的,大雁塔由于屡遭人为破坏,加之自身结构等问题,在1719年就发现塔身倾斜。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使承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加速了古塔倾斜下沉。到1985年已倾斜了998毫米,至1996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后经有关部门长达20多年的综合整治,大雁塔的倾斜状况已明显趋于缓和和稳定,2005年倾斜量为1001.9毫米。
不过,现在的大雁塔依然美丽,周边景点林立,现代化气息浓烈,游人川流不息。特别引人注目的有大唐芙蓉园,体验唐代风情.雁塔古钟明代嘉靖二十七年铸造,重15吨,长久以来,“雁塔晨钟”为关中八景广为流传。另外,如果是晚上,大慈恩寺北广场上有号称亚州最大的音乐喷泉最值得一看。
而我们那天到西安,由于中途換车耽误了行程,到了大唐芙蓉园门口已经是下午六时了,幸亏是夏天,我们抓紧时间游了近两个小时的芙蓉园,显然是没有时间参观慈恩寺和大雁塔了。不过我们出耒吃完饭后正好夜游了大雁塔周边的夜景,观看了北广场的音乐喷泉表演。现在就以那晚拍得照片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整天来来回回的总是仰望它的存在
不管是风霜雨雪 还是春暖花开
它都巍峨不倒始终矗立在众人的面前
大雁塔坐落于陕西西安南部的慈恩寺内
公元648年 李治为亡母报恩而修建
早在唐代大雁塔就已经是声名在外
它是古城皇城标志性建筑 世人膜拜
大雁塔七层子 四棱子二十八个窟窿子
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如果你来西安旅游 可千万不要忘记
大雁塔和秦兵马俑钟鼓楼城墙的游览
大雁塔 我们的家乡
看着我们渐渐长大
大雁塔 我们的祖宗
告诉我们以前的事情
大雁塔 历经数年
风雨无阻 坚韧不拔
大雁塔 灯火辉煌
永远耸立在这片天下
如今的大雁塔灯火辉煌照耀着古城西安
南广场的唐三藏青铜雕像 竖立而挺拔
北广场的植物遍地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
人世间的世外桃源就在西安的这片天下
雁塔东苑陕西秦腔秦韵秦脸谱秦人一脉
雁塔西苑大观园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
民间艺术祖祖辈辈精精彩彩传到这一代
体现了西北人大碗酒大块肉的豪迈气概
每当我心烦的时候就去坐在大雁塔下面
仰望着塔上的风铃与风舞动相随相伴
联想到大唐皇帝曾在大雁塔亲政英魂不散
庆幸我出生在西安这片土地的文化灿烂
我为西安而自豪 更为中国而骄傲
众多名胜古迹需要去保护去欣赏它的美妙
多少离家少小的泪水 老叟与孩童的微笑
世世代代传承让中华精神因它而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