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事筵多

标签:
杂谈 |
分类: 婚庆 |
传统使然,只有过了春节才理直气壮地称为今年,今年正月我感到有一个特点就是事筵特别的多。
噢!事筵也称事宴,是我们这里乡俗对红白喜丧事务的总称,男婚女嫁的喜事叫红事筵,丧事的叫白事筵。现在的红事筵有点扩大了,象生日、满月、乔迁、升学等庆祝活动也逐步进入了红事筵之列。
事筵有主客两方,当事的主人叫办事筵,客人则称上事筵。人生自古谁不死,谁家儿女不婚嫁。所以每户人家都有可能办事筵,而每个人都有机会上事筵。彼此彼此,约定俗成,与时俱进!
过去也许忘了,但我感到今年的正月里事筵特别的多。结婚的多,老了人的也多。正月还没完就上了八、九家,正是生意兴隆。就老了人的白事筵而言,过年前就过世了的老人就有好几户,这些人家为了不影响亲朋们过年,只好隐丧不报,等过了初五以后,才通报,在初十前把老人打发了就行了。这种情况,我们这里戏称为办了年货,这是一般人家不愿意看到的,但是造化不由人,遇上这事谁也没办法,只好按乡俗来。
常说知生不知死,对于红事筵而言,那就由人多了,儿女们结婚,总要挑个日子,这个月挑不出来,还有下个月。一般说来,城市里在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办喜事的多,如五一、十一什么的就是比较集中的办喜事的旺季。在我们这小县城里,每年的正月和腊月这年的两头也算个旺季,尤其是每年的冬季,即十月份以后办红事筵的要多一些,一般说来到腊月的后办月,就应该少一些了,因为大家都要准备过春节,最好不要在这一段时间内办,就是有办的,人们上事筵的参加率就大打折扣了。而正月里是新春,也是办红事筵的好时机,所以那些当婚的对象们当然是首选的时机了。
今年的正月,我与往年比上的事筵从直观上就觉得要多一些,另外发现今年的事筵有了点变化,这可能与物价有观。
变化之一是,过去城里的人在饭店办得要多一些,人们都图个省事,饭店里地方大,人来人往方便,办完一结帐就走人了,不怎么累人。而今年明显的在自家或租个地方自己请人做饭的事筵多了,我考虑不是人们不怕累了,而是出于经济核算的考量多了。大千世界,许多事情都是应运而生,老百姓都要盘算着过日子,如果饭店里办事筵,至少不要赔钱,许多人家也就图省事在饭店办了,可今年物价飞涨,普通人家在饭店里办出现了亏损情况,一桌酒席差不多不连烟酒就要六百来块,太不好了要丢脸,所以再加上烟酒,就要上千元。在县城里,普通人上礼还在维持着人均百元的水平,所以弄不好就要亏损,这样就出现了降低饭菜水准和自己开灶的现象,许多人不愿意让饭菜质量降低,所以不少办事筵的人家就自己动手了。还好,市场经济总是应用自如的配制着社会资源,许多事筵专业队应用而生了,有出租各种工具设备的,有洗碗上菜的,有专门做菜的等等,应有尽有。所以自个儿办事筵也不是个难事,都是钱逼出来的。
变化之二是,人们的上礼水平开始出现了上调的趋势,由一般的人均一百,开始到二百的现象,人均一百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已经维持了十来年了,当然以前关系好的上成千上万元的也是有的,我说的是普通关系的水平。当前是一百和二百的混乱阶段,我估计,一百元恐怕坚守不了几天了,上升已是必然的趋势了,就今年我上的几个事筵里,上一百的仅一家,其余都是二百以上的。
事筵是社会现象,是民族的传统习惯,是人之常情,人们对它既排斥又依赖,我们只能顺应。
